推进企业股份制改造、对接区域性股权交易平台、推进企业上市工作、开设民资管理公司、抢占新三板挂牌先机……温州金改两年半以来,资本市场上的“温州板块”的身影日渐高大,逐步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在提高金融效率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金能量”。市政府将培育多层次直接融资主体作为温州金融综合改造的一项重大任务,为此,市金融办积极做好企业、政府融资平台和项目筛选等相关工作,鼓励和引导企业运用多种类型、多种信用等级的直接融资产品开展融资。
248家企业完成股改
温州民营经济发达,民间金融活跃,然而很多温州中小企业仍为家庭式经营,产权较为封闭、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难以与现代资本市场对接,直接制约了其做大做强。基于现状,温州市委、市政府于2013年初率全省之先,在辖区内大力推动企业开展股份制改造、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促使中小民营企业有效对接资本市场,提升直接融资能力。截至2014年9月底,全市累计新增股份有限公司248家,超过改革开放以来全市股份公司总和100余家,为大力发展区域性资本市场奠定坚实基础。“通过改制规范,企业才有了进一步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基础。”刚刚在新三板挂牌的浙江力诺流体控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晓宇向媒体表示。
浙股交迎来95家“温字号”
为有效引导我市中小企业规范运作,满足自身融资需求,市政府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中小企业积极对接浙江股权交易中心等区域性股权交易平台,开展挂牌和交易。截至2014年9月底,全市累计14家企业在浙江省股权交易中心“成长板”挂牌,81家企业在该中心“创新板”挂牌。
首批4家温企挂牌新三板
抓住新三板扩容的机遇,市政府引导了一大批企业充分认识新三板的潜在价值并萌生挂牌意愿。截至2014年9月底,已有浙江力诺流体控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合建重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乔顿服饰股份有限公司以及浙江华尔达热导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通过新三板挂牌审核,成为在新三板挂牌的首批温州企业。
加速弥补上市公司少的短板
温州上市工作在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获批后取得快速进展,本月初电光防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在深交所上市。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境内外上市公司13家,融资总额175.83亿元,其中首发融资126.89亿元,再融资20.94亿元,公司债28亿元。此外,市政府已建立起五批共70家拟上市企业,进一步充实拟上市企业后备资源库。
12家民资管理公司
支持936个项目发展
作为培育发展地方专业资金管理机构的产物,民间资本管理公司成为了中小企业与民间资本投资对接的一座“金桥”,让更多民间资本走向实体经济。从2012年2月,温州首家民资管理公司落地以来,现全市共有12家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资本管理公司,累计组织资金35.4亿元,共支持了936个项目发展。此外,民间资本管理公司还开展了定向集合资金的募集,已登记4.85亿元。
证券期货股权并肩发展
证券公司、股权投资等各类资本市场中介机构蓬勃发展。截至目前,我市证券经营机构发展到48家,其中金改以来新增4家证券分公司,改变了温州长久以来没有证券分公司的历史;期货经营机构增加到18家;新成立股权投资行业协会,会员有31家。
直接融资取得重大突破
记者从温州市金融办获悉,2012年、2013年和2014年前9个月,全市直接融资规模分别是99.5亿元、153亿元和159.95亿元,呈逐年递增态势,新增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比例从金改前的1:5提高到1:2,企业融资得到进一步优化。在运用企业债、城投债、银行间债券市场工具以及中小企业私募债等融资产品上取得重大突破,并创新政府融资模式,创新试点“幸福股份”、“蓝海股份”等融资产品,实现小资本对接大项目。目前“幸福股份”三期共募集资金35亿元,“蓝海股份”第一期8亿元于今年8月19日发行,9月2日就已完成募集。温州金融综合改革启动以来,截止到今年9月,全市累计新增直接融资额达到411.5亿元,大大提高了直接融资比例,有效改善了我市的融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