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易纲近日撰文指出,当前中国继续积累外汇储备的边际成本已经超过边际收益,继续增加外汇储备已不合算。中国人民银行1月1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3.82万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这一数据相比2012年末增长了5097亿美元,年增幅也创历史新高。
编者按:云相击求雨,水相击扬波,思相击生明。本文的不少观点异于常论,不落老套,令人耳目一新,但不一定无争议。即便如此,我们仍如实刊登,以求共同关注和讨论。
“外汇储备量大好处很多,比如说有利于人们对中国的预期稳定,投机者攻击中国的积极性也就比较小。但是也有成本,出口多、顺差大,对资源和环境是有压力的。学经济学的都知道,边际成本在很多情况下是一条上升的曲线,边际收益是一条下降的曲线。也就是说在一定的量以前,继续积累外汇储备总体来讲是划算的,但是超过一定量以后,边际成本就会大于它的边际收益,再增加外汇储备就不合算了。要是国际收支平衡了,就解决这个问题了。”
推进汇率市场化已经成为近期的一项重要改革任务,但部分学者对于汇率改革的方向和逻辑有偏颇,对国际储备失衡的认识出现偏差。
国内不少学者和决策部门往往根据教科书经济学的逻辑,认为存在所谓“均衡汇率”,并将均衡汇率定义为保持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的汇率水平。然而,无论是从经济学的内在逻辑还是从中国的发展要求看,对均衡汇率的理解都有待商榷,因而,对基于这一理念的汇率改革也应持谨慎态度。
汇率改革的动机和逻辑大致有四:其一,巨量的国际储备制约了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以及金融危机后国际储备的保值增值,为货币当局带来了严峻挑战;其二,出口廉价商品不但有损中国利益,令中国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不利地位,而且对国内资源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必须通过汇率改革“倒逼”出口企业转型升级;其三,人民币汇率是造成全球失衡的重要因素,汇率市场化可以缓解来自美国等国家强加的汇率升值压力;其四,通过浮动汇率制和资本账户开放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让人民币成为重要的储备货币。
通过对国际储备失衡原因加以梳理,不难发现,汇率市场化既不能解决所谓的全球失衡问题,也无助于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国对此改革应持审慎的态度。鉴于客观上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幅度已经日益扩大,建立各种货币衍生产品市场应提上议事日程,从而满足各种企业管理货币和汇率风险的需要。其次,应充分利用上海自贸区的实验平台,尝试在自贸区内建立美元离岸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