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要“敢贷愿贷能贷会贷”央行喊话银行,加快建立长效机制,为小微企业“输血”

要“敢贷愿贷能贷会贷”央行喊话银行,加快建立长效机制,为小微企业“输血”

温州网 2022-05-30 12:09:11

  近日,人民银行印发《关于推动建立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从制约金融机构放贷的因素入手,按照市场化原则,进一步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立长效机制,着力提升金融机构服务小微企业的意愿、能力和可持续性,助力稳市场主体、稳就业创业、稳经济增长。

  近来,金融业打出了一套组合拳,频频出台政策,为实体经济提供帮助。而央行此次给商业银行喊话,则被认为是“贷款的思想大解放”,增强了各项政策的落地效果。记者了解到,温州银行业在“敢贷愿贷能贷会贷”方面,起步较早,目前各项工作均已取得不错的成绩。

  敢贷:尽职免责与提高不良容忍度

  什么是“敢贷”?《通知》说,要健全容错安排和风险缓释机制,增强敢贷的信心。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探索简便易行、客观可量化的尽职免责内部认定标准和流程,推动尽职免责制度落地。加快构建全流程风控管理体系,提升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识别、预警、处置能力。落实好普惠小微贷款不良容忍度监管要求,优先安排小微企业不良贷款核销。积极开展政银保担业务合作,合理提高担保放大倍数,简化担保流程,提高担保效率。

  我市一银行人士告诉记者,10年前温州发生局部金融风波后,监管部门加强了对信贷审批发放的监管力度,并对此前的一些“坏账”进行了倒查,并对涉及其中的信贷部门的人员进行了追查并给予相应的处罚,在那之后,银行机构问责力度较大,导致部分从业人员对贷款尤其是民营企业贷款产生“拒贷”“慎贷”心理。

  2019年,我市金融监管部门引导银行提高小微贷款不良率容忍度,改善问责制度。引导机构将监管要求内嵌至内部考核体系,将小微企业不良贷款容忍度提高到“不超过各项贷款不良率3个百分点”的水平。同时,建立并落实民营、小微企业尽职免责管理办法,推动“敢贷、愿贷、能贷”的长效机制建设。当年,温州所有银行机构均建立了尽职免责制度,温州市银保监分局共对6979户、50亿元小微企业贷款开展责任认定,涉及责任人12193人次,其中认定为尽职免责的8775人次,比例达72%。

  目前,这项“尽职免责与提高不良容忍率”的敢贷机制,已成为温州银行业的一项常态工作。

  愿贷:正向激励调动银行积极性

  《通知》对“愿贷”作出了这样的表述:要强化正向激励和评估考核,激发愿贷的动力。各金融机构要牢固树立服务小微经营理念,在经营战略、发展目标、机制体制等方面做出专门安排,提升金融供给与小微企业需求的适配性。完善成本分摊和收益分享机制,将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内嵌到内部定价和传导相关环节,提高精细化定价水平,推动普惠小微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进一步改进完善差异化绩效考核,加强政策效果评估运用,持续优化地方融资环境。

  温州银行业的“愿贷”机制在2019年有了重大的突破。当年,我市抓住财政支持深化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综合改革国家级试点政策机遇,在全国创新推出“最支持民企银行”激励制度,积极引导财政金融资源“支小助微”,通过制定民营和小微企业专项信贷和考核激励政策,加大对民营企业首贷、无还本续贷、信用贷款等的考核倾斜,充分调动基层机构和人员积极性。市财政每年牵头相关部门对银行业金融机构进行考评,在民营企业的首贷、贷款平均利率、知识产权质押、无还本续贷、信用贷款、应收账款质押、农民资产授托代管等业务等单项考核中业绩突出的银行机构领导班子成员给予财政奖励,激励金融机构加大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

  在“愿贷”的考核机制促进下,我市金融机构投向民营和小微企业贷款显著增长,贷款利率显著降低。截至2021年末,全市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4180.3亿元,比上年末新增784.5亿元,同比增长23.1%;2019年以来累计新增首贷户25719户,其中小微企业首贷户25403户,首贷金额达928.6亿元;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余额79亿元,是试点之初的21.5倍。

  能贷:创新融资模式与增加贷款额度

  在“能贷”方面,《通知》要求,做好资金保障和渠道建设,夯实能贷的基础。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用好降准、再贷款再贴现、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持续增加普惠小微贷款投放。科学制定年度普惠小微专项信贷计划,确保普惠小微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增速,全国性银行要向中西部地区、信贷增长缓慢地区和受疫情影响严重地区和行业倾斜。加大小微企业金融债券、资本补充债发行力度,积极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拓宽多元化信贷资金来源渠道。继续完善普惠金融专营机制,探索形成批量化、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的小微金融服务模式。加强部门联动,常态化开展多层次融资对接,提高融资对接效率,降低获客成本。

  温州市金融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我市金融业机构在信贷资金的保障方面,一是通过向上级行申请更大的权限与更多的额度来满足温州制造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贷款需求,二是通过创新融资模式来实行多元化的融资,双管齐下,确保银行满足实体企业的各项贷款需求。

  市金融办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全市各项贷款余额15825.2亿元,较年初增加2186.1亿元,同比增长16%。民营经济贷款余额为6666亿元,增加985.9亿元,同比增长17.4%;制造业贷款余额2136亿元,增加301.6亿元,同比增长16.4%;小微企业贷款余额6445亿元,增加1100.4亿元,同比增长20.6%,增速均远超同期贷款增速,增量均超年度目标任务。

  会贷:金融综合平台与村居建档

  在“会贷”方面,《通知》明确,要推动科技赋能和产品创新,提升会贷的水平。健全分层分类的小微金融服务体系,强化金融科技手段运用,合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创新风险评估方式,提高贷款审批效率,拓宽小微客户覆盖面。加快推进涉企信用信息共享应用,丰富特色化金融产品,推广主动授信、随借随还贷款模式,满足小微企业灵活用款需求。发挥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供应链票据平台、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作用,便利小微企业融资。发挥普惠性支持措施和针对性支持措施合力,加大对重点领域和困难行业的金融支持力度。

  利用互联网大数据,让贷款更方便有效,这方面温州也早有探索。温州市金融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早在2019年,市金融办便与蚂蚁金服集团联合开发温州“金融大脑”平台并正式对外发布并上线运行。这是温州市首个实现以数据整合共享和分析为核心,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为技术支撑,构建集“风险预警、风险监测、信用评价、数据分析”于一体的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2020年12月,温州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运行一年,该平台上架金融产品552个,注册企业4.8万家,其中3.8万家企业获得1104.34亿元授信,加权平均利率4.87%,平均融资耗时仅6.38天。

  除了上面这种综合性的平台之外,温州多家银行还依托自身的网络建设,下沉到乡村,为村民农户“建档”,提高融资的渗透力度,把“会贷”功能发挥到极致。

  来源:温州商报

  原标题:要“敢贷愿贷能贷会贷”央行喊话银行,加快建立长效机制,为小微企业“输血”

  记者:黄泽敏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财经频道 编辑:温正祥责任编辑:董晶亮监制:张佳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