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打击“逃废债”案件,温州市公安局发起“构建诚信、惩戒失信”专项行动。日前,记者从温州市公安局经侦大队获悉,2014年温州市公安局共办理“逃废债”案件165起,案件数量同比上升200%,涉案金额4.2亿,抓获对象239名,同比上升50.4%,追回资产约4000多万。
记者调查发现,温州地区日趋增多的“逃废债”案件呈现出两方面特点。针对民间借贷方面,由于互联网金融的不规范发展,P2P网贷平台的“逃废债”案件增多,且犯罪手段新颖复杂;而针对银行信贷方面,由于互联互保的盛行和风险暴露,正在加剧互保链上企业的“逃废债”行为发生。
P2P网贷平台“逃废债”手段趋于新颖复杂
温州乾伟特电子商务有限公司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这是温州首例涉及到P2P网贷平台的犯罪。
2014年3月13日,余某等10余名投资人到瑞安市公安局经侦大队,反映温州乾伟特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涉嫌非法集资情况。4月18日,瑞安市公安局经侦大队以温州乾伟特电子商务有限公司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对犯罪嫌疑人徐某、郑某等人进行立案侦查。
经查,2013年7月,犯罪嫌疑人徐某、郑某等人合谋成立温州乾伟特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徐某为该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同时经营浙江九珠潭酒业有限公司。
同年8月,温州乾伟特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注册成立德赛财富P2P网贷平台,虚构借款项目和借款人,承诺投资年化回报率为22%-24%(若加上各种奖励,年化收益可达40%左右)。由于白酒市场遭受冲击,徐某控股的浙江九珠潭酒业有限公司严重受挫,其所控制的德赛财富网贷也出现提现困难。至案发,该平台共吸引全国28个省市1100多名社会公众投资,涉案总价值达5000多万元。
该案于2014年8月4日成功告破,挽回经济损失(冻结资产)达1000多万元。同年8月9日,该案被移送瑞安市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
瑞安市公安局经侦大队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案总共涉及1100余名投资者,遍布全国28个省市,涉及浙江厨工酿造有限公司以及当地政协委员徐某,涉及人员广泛,社会影响巨大。同时,该案不同于简单的借助P2P平台而进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案子,其分工明确,结构层次复杂,属于一个典型的团伙犯罪,犯罪人员达5名,其此种运营模式在现今的P2P行业也是比较新颖和复杂的。
互联互保模式加剧“逃废债”发生几率
事实上,“逃废债”案件多发,与浙江的金融环境不无关系。互联互保作为一种不需要实质抵押就可获得大额贷款的融资工具,曾经备受民营企业的青睐。但如今随着企业资金链的断裂,“铁索连舟”反致“火烧连营”。
浙江社科院产业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陈刚指出,在经济下行压力下,互联互保风险通过资金链的传递产生连锁反应,此种模式的盛行,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逃废债”行为发生的几率,冲击银行体系和实体经济。
据2014年9月浙江省经信委调查报告显示,浙江全省有超过一半的中型企业至今仍深陷互保链,多到56.6%的中型企业流动资金不足。小微企业发展态势迅猛,半数中型企业却深陷互保链。
浙江省社科院发布的《2015浙江蓝皮书》显示,互保链危机最具代表性的地区是温州市。在目前基层出现政府、银行积极帮扶化解互保联保风险的背景下,一些涉险的民营企业主却消极应对,甚至发生资产转移、“逃废债”等行为。
陈刚说,互联互保具有明显的顺经济周期特征,从经营模式而言,联保互保只是信贷风险的释放器,其本身潜伏着巨大的隐患。实践中部分联保小组是由市场行业协会等撮合而成,本身没有关联。小组成员间尽管有牵头方联系,但无法有效进行相互监督。这种非市场化的组合和内部约束机制的失效,不可避免地暴露了潜在的连带风险,从而加剧“逃废债”行为的发生。
浙江社科院调研发现,部分民营企业抵不住生产经营困难的压力,使得逃废债现象频发,引发了互保新危机。温州一家鞋业企业王姓负责人说,在银行的促成下,他与一家年销售收入不足2000万元的企业建立了互保关系,结果由于经营不善,对方资金链断裂“跑路”了,留下3000万元的债务,银行逼他还款。“我自己企业的经营是不错的,但如果要还掉这个大的互保债务,很可能要陷入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