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2月10日电(记者吴雨王培伟)中国人民银行10日公布的《2014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去年11月采取的非对称利率政策调整后,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有所下行,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有所缓解,政策效果初步显现。
央行于2014年11月22日采取非对称方式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其中,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4个百分点至5.6%;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75%。
央行表示,利率政策调整后,金融机构自主定价空间进一步扩大,实际存贷款利率均有所下行,对促进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高金融机构自主定价能力、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报告显示,此次降息后,银行客户的贷款利率水平有所降低。目前,贷款基础利率报价为5.51%,较降息前下降0.25个百分点;去年12月份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6.77%,比年初下降0.42个百分点。其中,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低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地方法人金融机构。
存款方面,金融机构存款挂牌平均利率总体下降,各期限品种利率浮动区间有所扩大,但距1.2倍的上限仍有一定空间,各期限存款加权平均利率相当于基准利率的1.17倍左右。
央行认为,降息后大中小微企业贷款利率水平均有所下降,由于客户风险溢价不同,各类型企业贷款利率较基准利率的浮动幅度呈现梯度上行。考虑到此次利率调整政策的执行时间尚短,贷款利率的下降还会受到金融机构筹资成本、年初重定价、贷款风险溢价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政策执行效果仍需进一步观察。
2014年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同比增长12.2%。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3.6%,比年初增加9.78万亿元。全年社会融资规模为16.46万亿元。
关于下一步货币政策趋势,央行表示,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注重松紧适度,适时适度预调微调,为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营造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