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四,在浙江银行业深化服务温州实体经济会议上,浙江银行业与市政府共同出台了支持温州实体经济发展的“双十条”升级版措施。此次升级的“双十条”,将对温州实体经济发展带来哪些利好,成为温州企业界普遍关心的话题。为此,本报记者请温州市金融办、温州市处置办等相关部门和金融机构人士进行解读。
据悉,今年的升级版是结合温州经济发展和金融生态环境的现状,在去年“双十条”实际落实的基础上进行的“转型升级”,操作性更强、措施更具体。
“四个突出”分类助企脱困
“当前风险企业分类帮扶和‘两链’化解是温州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因此‘双十条’升级版,尤其是市里的十条措施在起草过程中就格外突出这块内容,并在措施上更为细化。”温州市金融办银保处一位参与起草的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温州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企业分类帮扶工作意见、银行业金融机构“同进共退”帮扶企业实施意见,在帮扶上加大力度,增速提效。
记者比对发现,2013年“双十条”在针对企业帮扶和不良处置方面的措施相对笼统、分散,涉及措施包括“建立风险预判和分类评估机制”“强化部门联合协调帮扶”“创新市场化处置方式”“推行临时解封、顺位抵押工作机制”等。而在2013“双十条”推出的这一年间,温州市的“两链”风险从隐性不可控过渡到显性可控,在帮扶、化解工作上从最初的茫然无序到目前的逐步规范成熟,并积累出一定的经验,这些转变都需要对去年的“双十条”进行系统改造。
“双十条”升级版强调“四大突出”,分别是突出企业分类帮扶工作,突出银行不良贷款化解处置工作,突出扩大信贷规模要求,突出工作量化目标。市级层面的十条举措中,涉及企业分类帮扶的占到四条,涉及不良资产处置和银行业考核的有两条,其他举措如“充分发挥应急转贷资金作用”“做强做大国有担保机构”等也是为了配合企业风险帮扶工作而设,可谓重点明确。
全年新增金融融资700亿元
今年6月份,温州市委市政府成立市风险企业帮扶和银行不良贷款处置工作领导小组进行集中办公,由温州市政府直接领导,希望避免在工作中出现因多个部门同时牵头而无法形成合力的情况,甚至出现职能履行的空白地带。因此,今年升级版在分类帮扶企业的工作上也进一步明确了牵头单位。其中“开展重点保护企业帮扶工作”“开展重点风险企业帮扶化解试点工作”由温州市处置办牵头指导,“开展资不抵债类企业处置工作”由市中院牵头负责,“深化银企‘双约谈’和打击逃废债行为专项行动”由温州市经信委、温州银监分局、温州市公安局牵头指导。
不少金融机构人士也注意到,此次升级版还首次提出要完善银行业考绩制度,并要求力争全年新增金融融资量规模700亿元,其中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增融资量400亿元,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升级版同时列出时间表,要求“6月底修改完善市级银行业绩考核办法”。记者从温州市金融办获悉,目前市级银行业绩考核办法已基本修改完毕,即将在近期正式推出,并在今年7月底和12月底之前完成半年度预考核和年度考核,温州市财政局将根据考核结果负责落实10亿元财政性存款激励措施。
接下来在实施“双十条”升级版措施中,温州市还将通过创新方式来解决一些难题,包括探索设立风险化解基金与破产重整基金,以使企业在资产重组、破产重整时,相应基金参与其中,及时化解担保圈、互保链,最大限度地保护企业资产,使破产重整程序顺利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