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总经理账单:以管理费收入指标观察和比较基金公司总经理,比传统意义上的规模指标,更能由表及里,去伪存真。在总量榜中,嘉实赵学军、广发林传辉和银华王立新分列前三位;在年化榜中,华夏滕天鸣、易方达刘晓艳、嘉实赵学军分列前三位;在增量榜中,大摩华鑫于华、华商王锋、浦银安盛郁蓓华分列前三位
总经理大多是基金公司事实上的掌门人,指挥着公司前进的方向。任期内,公司收取的管理费多少,以及在市场上占据份额的大小,比用货基充胖子的规模数据更有价值。基金公司开董事会,用管理费数据向股东汇报公司业绩,也比规模更有说服力。
管理费收入增减趋势,标志着公司发展态势是否步入良性循环。管理费收入逐年增加,公司有能力聘请更高水平的基金经理、研究员,以给投资人赚取更多财富投资人认可,增量资金涌入公司,会有更多的管理费,是为良性循环。否则,管理费越来越少,总经理只好减员节流,高水平人才流失,业绩下滑,投资人、管理费再度减少,陷入恶性循环。
那么,基金公司在总经理带领下,收取的管理费到底在市场上处于什么位置?增减趋势又如何呢?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大有必要。
基金公司总经理任期有长有短,怎么比较他们呢?如果只比较赚得的管理费总额,刚上任不久的不服气。可是,如果只比较一年的,又无法“路遥知马力”,发现长久以来谁表现更出色。那我们就多选取几个维度,来深入进行对比吧。《投资者报》数据研究部依次从总经理任期内收取管理费的总量、年化量、增量,分三个层次来比较他们的实力。
在总量榜中,嘉实总经理赵学军位居榜首,到2013年底,其任职13.2年,带领团队获得122亿元管理费。亚军和季军分别是广发林传辉和银华王立新,管理费收入分别为93亿元和60亿元。
并不是年头越久,管理费收入一定高于年头短的。这要看干得怎么样。比如,广发总经理林传辉和兴全总经理杨东同期“服役”,但管理费收入对比,前者(93亿元)明显超越后者(35亿元)。
在年化榜中,华夏滕天鸣、易方达刘晓艳、嘉实赵学军分列前三位。其中,滕天鸣的任期是一年半,刘晓艳是两年,而赵学军是13年。这说明,赵学军能在总量上出众,并非一日之功。而滕天鸣和刘晓艳,也在接手优良公司后,依然掌舵得风生水起。
在增量榜中,中小基金公司表现不错,大摩华鑫于华、华商王锋、浦银安盛郁蓓华获得前三,其年化管理费收入分别比前任增加2.7倍、2.1倍和1.8倍。
管理费总量榜: 嘉实赵学军封王年头并非绝对因素
管理费累计创收排行榜,考察总经理任期内累计创收情况,是劳苦功高者的排行榜。夺得榜首的是基金常青树——嘉实赵学军,带领团队创收122亿元,是唯一创收过百亿的总经理。
嘉实赵学军创收122亿元,已经创造了公募基金的一个神话。嘉实在他手上,经历了从小舢板到航母的飞越。
管理嘉实之前,赵学军曾在大成基金公司工作,之前还有商品期货、进出口公司任职经历。2000年10月,赵学军履新。刚开始的一年左右,赵学军显然还在适应和熟悉阶段,至2002年底,嘉实年收管理费只有6298万元。十多年后的2013年,嘉实年收管理费16.3亿元,增加了25.9倍。和赵学军同时期的总经理,有的离任,有的转行,唯独赵学军还在坚守。除了公募业务,还有子公司、定制账户等,嘉实已经发展成全资管业务公司,现在公司发展势头依旧强劲,和最高层稳定密不可分。(见表格1:基金公司管理费创收总额前20名总经理)
从理论上说,任职时间越久,管理费收入排名应越靠前。但是,实际情况远非如此简单。比如,任职7年的银华王立新(60亿元)超过任职近9年的汇添富林利军(49亿元)和任职8年半的工银瑞信郭特华(43亿元),更超过任职近10年的海富通田仁灿(37亿元)和任职超过10年的兴业全球杨东(35亿元)。
为了看看差距是怎么形成的,不妨选取广发林传辉和兴全杨东进行仔细对比,因为两人任职时间恰好一样,都为10年出头,但管理费总收入,林传辉比杨东多出两倍有余。
2003年8月,林传辉开始管理广发;同年9月,杨东开始管理兴业全球。
2004年时,广发规模28亿元,兴全25亿元,两家规模相差10%,收取管理费没有明显区别。
五年后的2009年,管理费10%的差距拉大到100%,广发年收12.5亿元、兴全5.1亿元,管理费差距背后是规模不同,广发已经越过千亿,达1017亿元,兴全规模434亿元。
再过4年到2013年,兴全没有将这些差距追回。广发有增长,兴全无前进。广发年收管理费12.6亿元,在同业中排名第5,总规模1236亿元。兴全年收管理费4.86亿元,排名第22,总规模337亿元。
林传辉、杨东两人任职时间相差一个月,经历了相同的牛熊市场,现在两公司收入、体量都相差悬殊,客观条件之外,是两位领军者创收能力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