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壹钱包实验
被业内视为已发生“基因突变”的中国平安,身上的互联网气质已日渐浓厚。它的目光已越过保险同行们,把竞争的焦点瞄准了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其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发力点,不会仅仅着眼于产品创新的层面。
在平安2013年年报发布会上,马明哲又一次阐述了平安的互联网金融战略,声称平安“要在生活中嵌入金融,改变过去金融机构围绕金融做金融的理念”,并将其作为发展互联网金融的两大抓手之一。马明哲表示,平安将“有所为有所不为”,专注于特定领域,依托传统金融的优势,实现“两条腿”走路。
所谓“两条腿走路”,即在传统金融业务主推“金融超市,客户迁徙”两大核心工作,在非传统金融业务则从服务和数据入手,围绕“医、食、住、行、玩”等生活需求切入门户,未来还将针对不同生活场景新增设不同分类的垂直门户,以推动非金融业务用户转化和迁徙成为金融客户。
2000年斥资2亿元打造PA18网站,平安自此开始在互联网领域的探索。虽然PA18网站的实验以失败告终,经过十余年的探索,平安已初步实现在互联网领域的布局。其2013年年报显示,目前已建立了医健通、万里通、一账通、天下通和壹钱包等五大门户,陆金所的战略及组织架构已进一步落地,万里通积分商圈规模从2012年底的0.5万家终端增至2013年底的20万家,平安好车已完成网站、线上交易平台和11家线下门店的建设,“天下通”移动社交金融门户已正式上线。
几大平台各有明确的定位:平安付负责抢占支付市场份额,并以一个账户统一进行后台支付,平安银行( 行情 , 问诊 )作为登记平台与客户资产托管平台,陆金所作为融资交易平台,产品平台由各金融子公司打造。那么,如何打通和连接各平台,最终形成综合金融服务的闭环?
被马明哲称为平安“拳头科技产品”的壹钱包,便被赋予了这一使命。今年1月,平安在微信理财通上线次日推出壹钱包,这款界面和功能设计与微信颇为相似的APP,迅速引起业内广泛关注:平安也要做社交平台和移动支付平台?!
壹钱包的主要功能被简洁地概括为:赚钱、省钱、花钱、借钱和聊天。对于平安来说,壹钱包将立足于社交平台,连接其他几大门户的业务和客户,将社交、生活化服务与金融业务进行对接,以实现“管理财富、管理健康、管理生活”三大互联网金融平台核心功能。
有互联网人士预测,2014年互联网金融的趋势将是应用场景化,即将互联网金融业务融入日常生活,以合适的途径送达投资者和消费者,这与马明哲对于互联网金融的理解不谋而合。据了解,在平安今年推出的“1333”社交金融战略中,333便是指333项生活场景应用,而1则指壹钱包。
从内测版本的体验来看,目前壹钱包的流程和用户体验还很粗糙,统一账户体系尚未建好,与其他平台还无法顺畅对接,比如,壹钱包的账号无法直接登录陆金所,需在陆金所的应用模块中重新注册。
据了解,壹钱包最快将于二季度正式对外推出。业内预测,平安壹钱包的使用群体可能还是以其8000万既有客户和80万员工为主。
业内人士估算,至少有3000万平安客户可以直接迁移成为壹钱包用户。不过,这种体量与微信逾6亿的用户尚难以比肩,其普及率和市场接受度至少在短期内难以与支付宝和财付通相抗衡。
平安“1333”社交金融战略能否落地、实施效果如何、与BAT的竞合中将取得什么样的江湖地位,还需要时间来印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