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厦门3月19日电(张志滨)面对中国家电领军者厦华的“倒下”,外界大都认为,这与 厦华电子近年来“舍近求远”拓展海外市场有莫大关联,而此前其进入手机、计算机、显示器等多个陌生产业领域,也被认为是一次次失败的尝试。
18日,在接受人民网记者专访时,数名厦华老员工从企业内部揭秘他们亲历的厦华“衰亡”。
30年前在厦门成立的厦华电子,经过常年“拼杀”,成为福建最大的电子企业,中国第一台等离子电视的制造者,也是中国第一家率先从CRT电视转型为平板电视的企业,最大的彩电出口企业之一,并将中国彩电品牌TCL、创维、长虹、海尔等远远甩在身后。
成为“厦华人”对刚进入厦华电子的年轻人而言,意味着自力更生和将能够养家糊口。
然而,上个世纪末中国家电业进入到多元化疯狂扩张时期,经过数次战略失误、疯狂业务扩张失败后的厦华尝到了“苦果”,随即在2005年转向平板电视转型实现利润大增,也就在这一年,经过战略重组后, 华映科技成为厦华电子第一大股东,厦华集团退居第2位。
此后的厦华一路亏损,厦华电子被戴上“*ST”帽子,面临退市风险,甚至以出售厂房的方式“度日”,直至现今宣布停产。期间,企业员工也从最初5000多名降到1700多名,厦华员工坦言,经营管理存有问题、发展策略发生失误都可以理解,“但砸了‘厦华’这老品牌,还有恶性经营的原因。”
数名员工告诉记者,控股厦华电子的中华映管,在福州有生产显像管的公司,强制厦华高于市场价购买华映产品,但是,生产线上的工人发现,从华映买进的大多是无法进入市场的积压品,厦华要消化将近30亿的量,“有些显示管‘屁股’黑乎乎的,一看就有质量问题。”
成为全国最大的平板电视生产基地,曾是厦华在2005年后转型后的重点追求,但在一线工人看来,领军中国家电行业的厦华电子,生产的平板电视质量也非常差。一位老员工补充说,很多时候生产的产品,还没出厂就要返工,直接导致产能低、效能低,还有一些问题产品来不及返工就直接进入市场。
“等到市场反应就滞后了,但迟早肯定会出问题。”数名厦华员工认为,最终结果就是直接砸了“厦华”这老品牌,“这些是工人都知道的事,更多内幕我们还不清楚。”
据这些厦华老员工的回忆,早在2006年之前,无论面临怎样大的生存压力,厦华电子未曾出卖过土地,但在2006年重组后,厦华陆续把海内外的固定资产“卖得干干净净”,以此偿还背负的沉重债务,这才导致经营上的恶性循环,公司效率日渐萎靡,“现在的厦华已经没有任何资产,剩下‘坐吃山空’后的烂摊子。”
厦华电子其实还有一线生机,根据厦华员工介绍,去年10月,还有公司向厦华下了100万左右的订单,如果接下订单公司好好做,应该还会有源源不断的订单,厦华就有存活下去的可能。“可惜公司不接了,趁有个好价钱把‘壳’也卖了。”一位老员工叹了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