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持续外流 基金行业为什么压力大 |
温州财经网
2014-01-18 05:13
|
|
稿源:大众证券报 编辑:温州财经网 |
|
|
|
关键词:压力大 公募基 持有人
|
|
谁该为此负责?
因为压力大,基金经理与基金管理者纷纷另攀高枝。人才流失的责任似乎是基金公司注重短期效应的企业文化。但是,基金公司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急功近利的企业文化呢?
根据好买基金研究中心的研究,基金份额持有人的构成情况是影响基金行为的重要原因。公募产品的投资门槛相对较低,起步仅为1000元,定投门槛更低至数百元,因此持有人主要是广大中小投资者。个人投资者持有基金份额占比长期以来占据绝大多数,公募基金代表的就是散户力量,因此众多基金份额持有人一旦出现羊群效应,就会出现大额的申购或赎回,影响基金的规模,继而令基金不得不改变投资方式和标的以适应规模的变化。
从股票型基金的发行情况来看,投资者认购新基金的热情在一定程度上是和市场走势相关的。在指数上涨的时候,新基金的发行往往较为顺利;市场指数一路下滑时,发行份额也急速减少。显然,基金份额持有人追涨杀跌的投资情绪对新基金的募集有着很大的影响。
从股票型基金的整体份额变化来看,投资者的情绪也严重影响了基金的规模。历史上的2007年下半年,指数处于历史高位的时候,股票型基金的份额总计增加了5178.85亿份,而在市场下跌的时候基金规模则多次出现了负增长。也就是说,基金的规模往往是随着投资者的集体情绪变化而波动的。
此外还有一些法律法规的限制,大比例的申购和赎回都会直接影响到基金经理的操作,如果规模时有波动,就需要配合波动情况进行加仓、减仓,很难坚持长线投资策略。具体来说,当市场上涨,投资者大量申购的时候,基金必须追涨以达到股票仓位最低60%的限制,而市场下跌的时候,又不得不用杀跌的方式来获得现金以确保投资者的赎回要求。因此基金份额持有人的羊群效应会促使基金专注短期。
这是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人们喜欢短期效应,接着基金也喜欢短期效应,接着基金内部考核越来越短期化,接着压力越来越大人才持续外流,再接着基金业绩越来越差不值得长期持有,最后投资者只能追逐短期效应。在这个恶性循环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受害者,同时也都是加害者。
“我们认为公募基金业的发展和完善将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诚然其自身还有诸多问题,但市场在要求其成为成熟机构投资者的同时也需要不断减少公募基金成长中的桎梏,改善其生存环境。只有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之下,公募基金才能早日走出困境,开创机构投资的新时代。 ”好买基金研究中心在他们的报告中这样说。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