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京东集团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刘强东(中)与团队成员在美国纽约纳斯达克交易所参加上市发布活动。当天,中国最大的自营式电商企业——京东集团在美国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股票代码为“JD”。京东本次公开发行共募集17.8亿美元,是至今为止中国企业在美融资规模最大的首次公开募股。新华社记者王雷摄
新华网北京5月26日电(记者万方)被国外投资者比作“中国亚马逊”的京东商城(以下简称京东)5月22日在纳斯达克正式挂牌上市,交易代号“JD”。截止23日美股收盘,京东股价报20.1美元,较发行价19美元上涨5.79%。
“2004、2005、2006……2014——感谢有你,陪京东走过这个开始”,京东官方微博在上市的第一时间发出这样一条信息。从中关村销售光磁产品的小柜台,到市值第三的中国互联网上市公司,京东给自己的漫漫上市路暂时画下一个句号。
成功上市的京东未来将走向何方,与阿里次第登陆美国股市巨额融资,双寡头竞争又会给中国的电商业态带来哪些变化?
中国公司在美最大IPO
在纽约时代广场一片红色广告牌的渲染之下,京东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刘强东携公司高管及家人亮相纽约纳斯达克交易所。纳斯达克首席执行官鲍勃·格雷菲尔德于敲钟仪式前致辞,称京东是真正具有创新性的科技公司,也是迄今为止中国公司在美国最大一单IPO。
京东此番IPO共发行93,685,620股,每股定价19美元,较此前定下的最高价18美元涨1美元。按发行价计算,共计融资17.8亿美元,市值达260亿美元,成为继腾讯、百度之后中国第三大互联网上市公司。
引人关注的是,京东创始团队及核心高管层于正式上市前首次整齐露面。
就在IPO前不久,刘强东对原有公司人事架构进行了调整,其本人任京东集团CEO,沈皓瑜任子集团公司京东商城CEO,原集团CFO陈生强任金融集团CEO,具有美银美林任职经历的蒉莺春出任拍拍网CEO,原华为终端电子商务部总裁徐昕泉任京东海外事业部负责人。
此番调整形成了京东四大事业群,也让投资者对公司未来的发展路径略窥一二。
此外,据京东招股书,刘强东本人持有京东股份比例为18.8%,以此计算刘强东身价达到48亿美元,晋升亿万富翁行列。而京东内AB股投票权1:20的股权设计,也让刘强东掌握对公司的绝对控制权。
尽管京东率先上市,但是阿里的巨额融资也将紧随其后,预计会在第三季度登录美股。“中国公司在美最大IPO”的桂冠也会随电商的“猫狗大战”争夺而易主。
上市后的京东去哪儿?
用刘强东自己的话来说,京东此番上市是梦想照进了现实,纳斯达克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自营电商、物流网络、开放平台、消费信贷、海外布局……刘强东手上握有各种棋子,蜕变为上市公司掌门人的他,掌握充足的现金和资本后,又将如何下好这盘棋?
从刘强东接受媒体的表述来看,此次IPO获得的资金主要用于三个领域:开拓3-6线城市渠道;提升无线、技术、金融等基础业务;长期投资和建设物流和国际化领域。
“我认为在中国电子商务大局之势中,京东正处在进和退的关节点上,未来要以争势为核心”,中国电子商务协会常务理事姜奇平如是看待京东上市后的抉择。在接受新华网记者采访时,他表示,今年上半年中国B2C网络零售市场京东占据20.7%,“谷歌在中国市场上的份额正是在20%这个节点上走下坡路的,因此京东在大势已定前,都不能以盈利为目的”。
在渠道下沉方面,姜奇平与刘强东的看法不谋而合。“争疆域、争地盘是未来京东争势的要点之一。京东选择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机会,以强大物流体系为依托,发展面向中小城镇的渠道,广泛建立电子商务的毛细血管,是争霸机会所在”,他指出。
数据显示,京东目前的市场份额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此类市场已成饱和之势,京东良好的物流服务和购物体验远未渗透到3-6线城市。依托于已经拿到手的微信“移动牌”,向下扩展渠道似乎是京东的必经之路。
此外,姜奇平指出,争势的另一个关键点在于“争上游、争位势”。在他看来,京东应摆脱与当当、苏宁易购等竞争对手在“价格泥潭”当中的纠缠,释放“因小而美”的能量,未来可在架构和模式上开放,与腾讯顶层开放架构协调。
相关业内人士透露,京东国际化的步伐或将加快。手握重金的刘强东如何通过并购完善京东的海外布局值得关注。
对于京东多次提到的金融业务,业内普遍认为其入场较晚,已失去与阿里等先行者一争高下的时机。姜奇平对此持不同意见,他认为,京东发展金融业务不是进机已过,而是时机超前。“阿里进入的只是第一支付(金融支付),而第二支付(商务支付)鲜有进入。京东应补强第二支付,牢牢把握本业根据地,把数据业务而非金融业务,作为主要利润来源”,他解释道。
电商跨入双寡头时代
随着京东的成功上市,阿里巴巴登陆美股无疑将成为资本市场的下一场盛筵。巨头们相继赴美上市的同时,正在不断甩开与中小型电商及垂直电商的距离,国内电商行业的双寡头格局愈发明显。
易观数据显示,2013年国内B2C市场份额,天猫商城占比49.1%,京东占比18.2%,排名第三的腾讯B2C(包括QQ网购和易迅)占比5.8%。随着京东与腾讯达成战略合作,仅阿里巴巴和“京东+腾讯”两个阵营已占据国内B2C市场73.1%的份额,双寡头竞争格局正在形成。
分析人士认为,阿里与京东在B2C领域的竞争由来已久,尤其在京东牵手腾讯之后,两大集团之间的差距进一步缩小,竞争愈加激烈。刘强东在京东IPO后明确的资金三大投向,均与阿里巴巴目前发力的业务有所重合,“贴身肉搏”似乎在所难免。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在阿里巴巴目前具有优势的移动端,京东也将随着微信一级入口的开通发起挑战。
二虎相争,市场份额将被进一步蚕食,不少人担忧处于二三线梯队的电商生存空间愈发狭小。
对此,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高级经济师江晶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相比于垄断,京东与阿里巴巴领头羊的示范作用更加明显,互联网作为不可逆转的技术浪潮,仍然存在着较大的生存空间。“当然,一个行业的市场容量毕竟有限,若想在夹缝中求生存,必须找到有比较优势的细分领域”,她指出。
在姜奇平看来,两巨头竞争的加剧或许能给国内电商企业带来新的刺激作用。他表示,随着京东上市成功,中国电子商务将向移动互联网方向进一步演进。此外,电商的发展模式会进一步丰富,京东在物流、大数据、云计算和支付等方面,有可能摸索出不同于阿里的经验。
聚美优品、京东、阿里巴巴……中国电商企业掀起了新一轮上市热潮。江晶晶认为这一系列行为非常经典地诠释了国内电商企业,乃至互联网企业的资本运营之路:前期“烧钱”、后期逐步发掘盈利模式,在整个过程中投资与融资并举,最终用外源的IPO大规模资本投资,以期更大的发展。
不知这条已被“先行者”试过的路,还会被多少“后来者”重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