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保监会叫停雾霾险 理赔难“硬伤”待克服
日前,中国平安保险集团和中国人保财险推出了雾霾险,然而上线仅一周就被保监会紧急叫停。专家认为,从保险的大数原则和可保利益原则上来看,雾霾险在产品设计上确实具有明显的“硬伤”,雾霾与疾病之间的因果关系难以确定,赔偿面过于宽泛等,会导致理赔难等问题。
近年来,我国频现大范围雾霾,人们对于空气质量的关注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治霾也已成各界共识。然而,治霾是个长期工程。面对短期内难以消散的雾霾,保险业率先开始创新,两大保险巨头推出了雾霾险。
中国人保财险于17日在北京地区推出“空气污染健康损害保险”。该产品保险期限为一年。在此期间,只要北京连续5天A Q I(空气质量指数)指标监控值大于300,将直接给付最高300元的污染补贴。另外,在保险期内,因雾霾致病住院的,可享受每天100元的住院津贴,最高赔1500元。
与此同时,中国平安保险集团18日也宣布“向雾霾宣战”,推出“平安雾霾健康险”和“平安雾霾指数险”两款雾霾险产品。
平安养老险推出的“平安雾霾健康险”专项承保雾霾环境下的高发癌症肺癌,为特定呼吸系统疾病提供住院津贴。另外,如果连续7天A Q I(空气质量指数)超过设定值,投保人将获赠相应的健康检查。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表示,“平安雾霾健康险”于3月14日正式上线内测,首张保单产生于17日。
平安产险推出的“平安雾霾指数险”则重点关注空气质量指数,面向北京、石家庄等7城市居民和旅游者,一旦所在城市空气质量指数超标,投保人即可获得“恶劣天气津贴”。
然而,记者26日从中国平安保险集团了解到,雾霾险推出当周即被保监会叫停,“上周末就收到保监会要求暂停产品销售的通知了”。与此同时,中国人保财险客服也明确表示24日起暂停销售“空气污染健康损害保险”。
根据媒体报道,保监会叫停雾霾险是因为雾霾险与保险本质相悖,不再是保险产品,更像是博彩。保险产品要满足两大原则,一是要有可保利益,二是要符合大数法则。而雾霾险不符合这两条原则。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保险系教授胡波认为,雾霾险这一创新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雾霾确实可能导致人的身体健康受损,但是值得赔付的这一部分已经被健康险所覆盖,因为保险的一大原则是可保利益原则,只有人确实有了经济或健康损失,才应该得到保险赔付,如果人确实患上了呼吸系统等疾病,完全可以通过健康险来得到理赔,而且健康险的条款是不考虑诱因的,除非特重大疾病才有一些特别注释。
另一方面,可操作性上,如何确定疾病和雾霾之间的因果联系,很难做到,在具体执行过程中没有可行性。保险赔付需要确定的理赔理由以及实际损失,因此可能导致理赔难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