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键词:一部分 出租车司机 交通安全
|
|
新华网南昌2月28日电(兰天鸣)上海市交港局近日决定,将实施早晚高峰时段出租汽车严禁使用“打车软件”提供约车服务措施,对严重违规的六种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处罚措施。一时间,关于“市场的手”该不该管的问题引起了激烈讨论。
毋庸置疑,打车软件改变了传统的出租预约模式,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乘客只要发布信息就能联系上附近的出租车;的士司机也能根据订单,优化线路,减少了空载率,提高了汽油使用效率,降低成本。甚至还具有打击“黑车”和“克隆车”的间接效果。
在看似双赢的局面下,问题却已显现。打车软件给一部分群体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让另外一部分“技术弱势人群”打车变得更加困难,“按路程挑客”和“挂绿灯拒载”的现象频频发生,路边扬招的老人、小孩、孕妇、病人等“技术弱势人群”只能看着打着绿灯的空车扬长而去;出租车司机不看路,载客途中手忙脚乱地翻看手机里的打车信息,也为交通安全埋下隐患。
出租车是城市公交的补充,具有公共属性。打车软件却把出租车变成“拍卖品”,为了抢车,乘客从给“小费”演变成相互“拼钱”,遵循的是“价高者得”的丛林法则。在出租车稀缺的情况下,加价确实也实属无奈之举,但若对此行为放任不管,待网络公司“烧钱”热情退去后,只怕不仅仅是显示绿色顶灯的空车扬招不停,打车软件可能都难以奏效。
有人说:“行政之手”热情过高,上海有关部门做好引导与监督即可,不能动辄以管理者自居横加干预,打车软件的问题应当由市场去决定、处理。其实打车软件禁令背后引申出效率与公平的问题,以预约为主的叫车方式,确实符合绿色环保出行理念,也符合出租车预约模式的发展趋势。但不公平最终导致低效率,如果跳过公平谈效率,最后只能更加低效,出租行业将陷入恶性市场生态中,届时“按路程挑客”和“不看路,慌乱抢单”等现象也会变成常态。
讲效率,更要守底线。打车软件可用,能用,但是生命、安全、公平却更为重要。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