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市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小组会间隙,来自民建和工商联的委员们继续热议政府工作报告。
方非摄(千龙网发)
一年一度的北京市人大、政协两会正在举行。围绕改革创新发展的要务,特别是首都北京未来如何走得更好更远,又将拿出哪些具体举措,破解特大城市可持续发展难题,代表、委员们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社情民意,从各个角度积极建言献策。
在一系列“城市病”中,人口过快增长是“病根”,而控制人口规模的根本是调整优化城市功能布局,这在与会的北京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已成共识。
【“城市病”首入政府工作报告】
“进入新时期新阶段,北京已经成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经济社会发展活力、综合竞争力、国际影响力持续增强。但在长期快速发展中,也积累形成了比较明显的‘城市病’,解决体制性结构性矛盾,缓解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更为迫切。”在北京市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开幕当天,北京市市长王安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及2014年主要工作时开篇提到。
北京市社科院副院长赵弘认为,报告首次直面“城市病”。“这是第一次在‘两会’报告中明确承认北京在取得了举世瞩目发展的同时也积累了‘城市病’,出现了一些阶段性特征、阶段性矛盾和问题,已经影响了北京的可持续发展,影响了民生。”
分析人士指出,从去年12月22日至23日召开的中共北京市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提出全面打响治理“城市病”的攻坚战,到如今“城市病”首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足见北京市敢于正视“城市病”和碰硬的决心与信心。
所谓“城市病”,是对由于人口及相关发展要素向大城市过度聚集而引起的一系列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问题的统称。赵弘指出,当前,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问题已经降低了老百姓的幸福感。这次报告明确提出加强人口规模控制、全力治理大气污染、着力推进垃圾污水治理等方面的具体举措,打出组合拳,为解决“城市病”提出了明确的路线图。
【大医院年门诊人次两个亿】
专家认为,改革开放以来,经过三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首都北京已经跃升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但也必须正视,随着北京经济社会的长期快速发展,人口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凸显,人口增长过快、交通拥堵、大气污染、部分地区环境治理滞后等“城市病”加剧滋长蔓延,已经成为影响首都形象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因素。
北京要直面人口资源环境矛盾,加快治理“城市病”。王安顺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了现在的“城市病”,集中表现在人口过快增长,从2000年到2010年,北京市人口平均每年增长70万人,2012年和2013年也有50万人左右。人口增长过快,所有的公共基础服务、公共事业跟不上,无形当中带来各种矛盾。
“北京各大医院一年的门诊人次为2亿人次,住院300多万人次,平均每天6万人住院,三甲医院中60%的门诊患者来自全国各地。”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指出,北京的民生保障能力在全国都属较高水平,但目前的挑战是如何让800多万常住人口在京享有均等化服务,这也是特大城市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人口、资源、环境的问题怎么解决?郭金龙表态称,去年起,北京提出全面打响治理“城市病”的攻坚战,今年将向纵深推进,“这个仗一定要打下去”。
【小商品市场外迁至市郊】
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规划委副主任王飞认为,北京“城市病”问题的症结是太多功能集中在中心城区,且功能间冲突得厉害,实现功能在市域和区域合理分布,是总体规划方向。“我们的思路是通过功能的疏解,带动人口的转移。”
随着西城区“动批”搬家时间表逐步落定,有着20多年历史的“淘衣圣地”北京动物园批发市场将外迁至市郊或其他省市。北京市副市长陈刚表示,为改变北京市中心城区人口过度聚集,未来还将有多个中心区小商品交易市场、大型医院涉及整治和外迁。
“人口迁移是需要把人引导出去,并非简单推出去。比如,百姓从城市中心区迁出,但城郊的教育水平、就业水平都应该匹配,这样才能真正疏解城市功能。”北京市人大代表、朝阳区区委书记程连元指出。
王安顺表示,北京市政府将坚持把新型城镇化作为治理“城市病”、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抓手,修改城市总体规划,推进经济发展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三规合一”,划定城市开发边界,优化城乡功能和空间布局,坚决扭转城市发展“摊大饼”,提升城镇化质量。
此外,推进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发展,也成为北京治理“城市病”的一个重要方向。北京市政协委员方炎说,应该加强京津冀地区在产业、生态保护等方面的统筹规划与协作,实现优势互补、错位发展,这有利于北京及整个地区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