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伟
把袁隆平和陈光标放在一起,确实有些不太合适,一个是那么低调,低调的令许多人不理解,另一个高调的也同样令许多人不理解。笔者之所以把两者并排放在一起,是希望把这两个人,抑或是背后的精神掰开来说一说,让一些企业家从中能悟到些什么。
陈光标一直以炒作闻名,而且有登峰造极之势。这一次是宣布收购《纽约时报》,但信心满满的陈光标在美国没有赢得足够的重视,被《纽约时报》拒之门外。也许这种结果早在陈光标的预料之中,陈光标背后的真正动机是什么?恐怕只有他自己知道,“作秀”别过火,也许应该是对陈光标比较中肯的忠告。
日前,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袁隆平第二次登上国家最高科技奖的领奖台,年过八旬的他被授予“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以表彰他在杂交水稻方面做出的卓越贡献。有的媒体并没有对此隆重报道,而是把1999年“袁隆平”品牌价值1008.9亿元的旧闻翻了出来,说他才是中国的首富。至今,没有听到袁隆平的一句回应,或者是辩解。
几年之前,袁隆平就曾指出:“用财富衡量科学家价值太低级、太庸俗。”遗憾的是,这并没有阻止舆论对袁隆平身价及财富的猜测、评估与计算。袁隆平对于荣誉和金钱,仿佛天生就是个“绝缘体”,在袁隆平看来,金钱的多少,无非是一个数字。
相比于袁隆平的对金钱的淡然,那些拨弄着商品经济法则的算盘,似乎显得有些“庸俗”。陈光标先生是否可以归于庸俗之类呢?目前尚难断定,但笔者认为,至少有这个苗头。
袁隆平是大爱无疆。“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水稻像高粱那么高,稻穗像扫把那么长,稻粒像花生米那么大,和朋友们走路累了就到水稻底下乘凉。”这就是袁隆平永远的梦想。为了实现这样梦想,袁隆平四十多年来如一日,袁隆平的大多数时间是在稻田。他几乎把在国际上获得的所有大奖的奖金,都捐赠给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农业科技奖励基金会,以表彰和扶持对农业科研有贡献的人,而他自己穿的最贵的西装不过几百元。
对于这些捐助,袁隆平似乎从没有说过,更没有听到他的大声嚷嚷。这值得那些在汶川地震中捐款后大声叫喊,生怕地球人都不知道的、被指责为“假慈善真炒作”的企业家分析一下,为什么会如此不同。
记得莫言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称要在北京买套房但钱并不宽裕。于是陈光标在微博上称可以送莫言别墅。据了解,标哥在北京黄金地段二环以内有13套商住房、两处别墅,别墅离机场约20分钟,“如果莫言老师愿意的话,我愿意亲自陪同他挑选,两处别墅任选其一”。陈光标的善意并没有得到莫言的厚爱。笔者认为,既然这么有钱,怎么不直接把别墅卖了,建几所希望小学呢?是不是还是舍不得?
作为一个优秀的企业家,是不是应该有更高远的目标,把更多的精力用在目标的实现上,毕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用在了“作秀”上,别的方面自然就会少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