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11个月发电3.12亿度减碳8.49万吨

11个月发电3.12亿度减碳8.49万吨

温州网 2021-12-15 11:08:00
温州“大水缸”智能水电综合项目(一期)通过竣工验收

珊溪水利枢纽工程

  珊溪水力调控中心

  今年是浙江提出数字化改革的元年。12月14日,有着温州“大水缸”的“智慧大脑”之称的珊溪水利枢纽工程智能水电综合项目(一期),在试运行一年之后,迎来了正式验收。

  昨天下午,项目验收专家组来到珊溪水力调控中心对项目进行现场查看和质询。最后,验收组一致同意该项目通过竣工验收。一年来,珊溪水力调控中心发挥“智慧大脑”的综合协调作用,在供水供电等民生实事上发挥了智治的效果。

  三维建模 让“智慧大脑”可视化

  珊溪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李祥普介绍,珊溪水利枢纽工程智能水电综合项目(一期)于2020年年底完工进入试运行阶段,今年6月29日,项目顺利通过国网浙江省市电力调度控制中心组织的专业验收。

  项目以珊溪水力调控中心建设为基础,依托计算机网络,实现对公司电站、渠系供水的远程集中控制,同时通过流域水情测报系统及高精度的水文预报模型和科学的优化调度模型,对水利枢纽的整体调度和发电过程进行有效优化控制。

  “数字化时代,珊溪水力调控中心在数字惠民、组织架构、运营模式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数字化改革,推动管理水平和安全效能提升,为温州市数字化建设助力。”李祥普表示,项目利用大数据平台,打破信息壁垒,跨行业、多部门协同,将气象、水文等各类数据整合进数据舱,对数据进行深层挖掘,从而智能辅助决策。

  记者了解到,未来几年内,项目还将结合人工智能、数字孪生技术等,利用虚拟现实,将“智慧大脑”的运转系统进行三维建模,让“智慧大脑”的系统构造更加可视化。

  “就像电影里看到那些黑科技场景,只需手指一划,就能清晰看到机组实时工况,厂房构造等内部结构,让‘智慧大脑’运转更加透明,方便工作人员调控。”李祥普表示,随着全市数字化建设进程脚步的加快,珊溪水利枢纽工程智能水电综合项目也将融入全市的跨流域数字化管理,串、并联起飞云江流域、瓯江流域多个水利工程,实现多库联调,让水电管理更加科学智能,为全市水资源跨流域调度和综合防洪决策提供有力支撑,推动共同富裕示范区市域样板建设。 

  久旱逢甘霖

  蓄了16个西湖的水量

  吃水问题关乎民生大事,珊溪水库的水怎么用、怎么存、怎么蓄、怎么泄,都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珊溪水力调控中心试运行一年以来,借助“智慧大脑”的科技力量,科学合理有序地安排供水计划,让平台发挥了“1+1>2”的作用。

  “珊溪水库就像一个总龙头对水量进行粗调,赵山渡水库就像一个小龙头,对水量进行精调。”珊溪水力调控中心主任何宏斌指着大屏幕上实时更新的水文变化图对记者说道,库水位调节需要在一个合理区间,珊溪水库的汛限水位在 142.04米,死水位在117.04米,赵山渡水库的汛限水位是22米,死水位在21米,水位高了防汛会有压力,水位低了又会影响供水,“这两个龙头怎么拧是关键,过去我们依靠人工收集数据和经验判断,龙头拧得还不是‘很顺’,存在信息相对延迟和渠系协同能力差的问题;现在依靠‘智慧大脑’,中心根据气象数据,对降水量进行提前预判,通过数据模拟进行上下水位联控、水量联调,不仅调得快还调得准,能将水位调控精确到厘米数。”

  不论是旱期,还是汛期,安全平稳保供水是重中之重。从去年11月至今年5月初,珊溪水库持续低水位,在125米上下,属于极端干旱,中心根据水库水量进行调配实现精细化抗旱。从5月中旬开始,温州“久旱逢甘霖”,出现连续强降雨,珊溪水库水位一下子抬升了近10米。中心及时实行拦蓄方案,将降雨充分利用,水库5月份的蓄水量达到约2.26亿立方米,相当于贮存了16个西湖的水量,可供全市居民约7个月的生活用水(杭州西湖的蓄水量大约是1400万立方米)。

  要是遇上台风等极端天气,“智慧大脑”如何应对汛期?珊溪水力调控中心水调计划科副科长徐志章表示,“今年没有对温州影响特别大的超强台风,但我们可以在系统内进行一次台风模拟,以2016年台风‘鲶鱼’为例,当时珊溪水库的最高水位达到147.41米,需要开闸泄洪。假设现在再一次遇上‘鲶鱼’,在有‘智慧大脑’的情况下,可以更从容应对,中心可以根据大数据预报出的入库洪水总量,提前进行泄洪错峰调节,充分发挥珊溪水库大库容优势,拦蓄大部分洪水,削减洪峰,避免珊溪水库和赵山渡水库上下游洪峰叠加,减轻下游乡镇农田受灾害的风险和损失。”

  顶峰保供电

  清洁能源减碳8.49万吨

  今年以来,受我国经济持续恢复和国际大宗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我国煤炭消费超预期增长,供需偏紧。进入9月份,受多种因素叠加影响,电力供需形势面临新的考验和挑战,部分地区采取有序用电措施。

  在这样的形势下,“智慧大脑”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顶峰保供电确保民生用电不受影响。“水力发电是一种清洁能源,它跟火电相比,具有启动快、成本低的优势。而光伏发电如今还在起步阶段,电网调节性差、并网能力弱,用电相对不稳定,因此水力发电具有‘关键时刻能顶上’的电网调峰作用。”珊溪水力调控中心运行科科长李国兴介绍。

  “但是,对于珊溪水库来说,在发电和供水之间,存在一个调节上的难题。”李国兴说,水电是靠水力推动转换的,但水库的容量是有限的,珊溪水库和赵山渡水库就像一大一小两个瓶子,发电时,大瓶子里的水倒到小瓶子里,倒多了小瓶子水会满出来,倒少了小瓶子会缺水;碰上汛期,大瓶子里的水也满了,就要快点放掉,来不及发电,还会造成“弃水”浪费。

  “两个瓶子的水怎么倒、倒多少,都有讲究,过去这个问题一直很棘手,每次操作起来也很复杂,但有了‘智慧大脑’之后,这个矛盾就能大大缓解。‘智慧大脑’优化调度后,可以在最合理区间内实现供水和供电的平衡,让效益最大化。”李国兴称。

  在今年9月到10月的用电紧张期,珊溪水力调控中心在保障供水安全的前提下,每月开停机500多次顶峰发电,“智慧大脑”灵活调控,顺利帮助浙江电网平稳过渡,也为即将到来的“迎峰过冬”做好准备。

  在碳中和的背景下,今年1月至11月底,在“智慧大脑”助力下,珊溪水利枢纽工程总发电量为3.12亿度,可供全市27万人生活用电一年(按人均1154度计算)。相同的电量如果用煤燃烧,需要消耗124800吨标准煤。

  此外,今年前11个月,珊溪水力发电共减碳近8.49万吨,减二氧化碳311064吨,相当于12720亩森林一年的二氧化碳吸收量(一亩森林每天约能吸收二氧化碳约67千克)。

  来源:温州晚报

  原标题:温州“大水缸”智能水电综合项目(一期)通过竣工验收 11个月发电3.12亿度减碳8.49万吨

  记者:高寒潇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财经频道 编辑:温正祥责任编辑:董晶亮监制:张佳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