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地方财政管理将开展"打分制"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核心提示】
此次量化管理方法的推出,将有助于打造阳光财政,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通过对地方财政管理绩效的综合评价,将进一步推动地方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改进预算管理制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还将有助于探索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地方财政管理绩效评价体系,提升财政管理科学化水平
财政部15日公布《关于印发〈地方财政管理绩效综合评价方案〉的通知》显示,多个省区市将开展财政管理绩效百分制综合评价,评价结果将作为转移支付分配的重要参考。换言之,地方政府财政管理得分高低,关乎其“钱袋子”。通过加强绩效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体现了我国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的新思路。
绩效管理更为直观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为了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加强和改进事中事后监管,提高财政管理效率,按照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制订了这一方案。根据《通知》,评价得分采取百分制,内容包括地方财政管理情况,具体包括实施透明预算、规范预算编制、优化收支结构、盘活存量资金、加强债务管理、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落实“约法三章”、严肃财经纪律等8个方面。
《通知》详细解释了各项指标的评价体系,包括分值、权重和计分方法,财政资金管理评价结果的量化与公开意味着,公众将可以直观了解各地财政管理绩效情况。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白景明表示,近年来我国一直在加快推进财政绩效管理工作,但目前财政管理的绩效还没有规范而统一的标准,新出台的评价方案可以弥补这一缺失。
量化指标回应关切
此次出台的评价方案一大新意,就是将量化指标与当前的财政政策,以及财政工作热点、重点紧密相连。受到社会关注的地方债务管理、宏观产业税负、“三公”经费等问题也在评价体系中有具体的体现。
根据《通知》,在债务管理方面,评价体系以政府性债务率、新增债务率、偿债率、逾期率等为对象,总分值15分,其中政府性债务率占6分,新增债务率4分,偿债率和逾期率分别占3分、2分。“指标主要是评价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程度和管理情况,引导和督促地方加强政府债务管理,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财政部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在实施透明预算方面,《通知》将以省、市、县3级政府的财政总预算、部门预算、“三公”经费预算公开情况等为对象,评价地方政府预算公开情况。其中,省级财政预算和省级“三公”经费预算公开的得满分,不公开的不得分。
此外,对宏观产业税负的评价被纳入了优化收支结构部分。对于宏观产业税负的评价内容为各省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税收额占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按东、中、西区域分别评价。得分则依据宏观产业税负偏离度不高于5个百分点的得满分,宏观产业税负偏离度高于20个百分点的得0分。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随着营改增等结构性减税、费改税等改革的推进,地方财政收入增速逐步放缓。盘活各类闲置和沉淀资金,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有助于更好地支持经济发展和保障改善民生。《通知》有针对性地提出盘活资金存量的解决方案,在盘活存量资金的评价体系中将考核各地加快支出进度情况。
加快支出进度、清理压缩结余结转资金等措施,有助于提高预算资金年初分配的到位率和预算的可执行性,促进实现“一年早知道,送钱到基层”。同时,这也将有助于解决“突击花钱”和“突击结账”的问题。地方财政之所以形成前紧后松的支出习惯,是因为不少项目结账点在年底,而预算又在年初。“这将有助于督促和引导地方深挖存量资金潜力,切实提高公共资金使用效益。”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