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额宝们的“双重逆袭” |
温州财经网
2014-03-18 18:10
|
|
稿源:中国经济网 编辑:温州财经网 |
|
|
|
关键词:市场化 存款利率 实体经济
|
|
近日,有消息称央行向第三方支付企业下发草案,其中可能包含“市民购买余额宝累计不得超过1万元”。在经历狂飙式发展之后,余额宝们受到的限制正在增多。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两会上给出了利率市场化的时限,而推动时间表出台的力量正是“新兴的业务方式”。这种新业务方式被认为是以余额宝为代表的“宝类基金”,乃至整个互联网金融。
目前,银行活期存款利率为0.35%,而余额宝的最高收益达6.763%,即便下跌,收益率也能维持在5%以上。低存款利率为“宝类基金”井喷式发展积蓄了后劲,加速了资金从银行流向“宝类基金”。在这场竞争中,银行交易不如网络便利,用户不如网络多;同时,银行又被利率束缚了手脚。基金公司通过协议存款,将钱从银行抽走,再存入银行,从存款和利润两方面向银行发起“夹攻”。
天弘基金在管理基金资产规模上的排名也从2012年的50多名一跃飙升为业内老大,这一“逆袭”让银行协会建议,将“宝类基金”存放银行的存款纳入一般性存款管理。
余额宝的功能在于增加实体经济可用资金总量,为实体经济输血。“宝类基金”的出现对激发民间资本和百姓理财热情起到了推动作用。此后,百姓要么选择“宝类基金”,要么选择存款利息更高的银行。
如果这样,银行要么走向衰败,要么给储户增加回报,存款利率市场化是必然选择。从1996年开始,利率市场化已经走过了多个年头,但“宝类基金”的出现,堪称利率市场化的扛鼎之作。
“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来改变银行。”人们现在才能更好地理解马云当初的这句话,如果实现利率市场化,“宝类基金”就逆袭成功了,其最大的历史价值也就实现了。正如马云所言,余额宝“死了也值”。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