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挑战依然严峻,而且可能会更加复杂。”这是李克强总理3月13日对今年经济形势的表态。当日,国家统计局发布1—2月份主要统计数据,稳中略缓的经济指标也印证了总理的判断。
数据显示,1-2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8.6%,创2009年4月以来新低;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名义增长17.9%,创2002年12月以来新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长11.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8%,也呈回落态势。
虽然专家对数据的看法略有分歧,但大多数人还是认为,前两月的数据有一定局限性,尚在可接受区间。中国经济的大格局没有改变,随着改革全面深化提供的强大动力,有信心完成全年的预期目标。
增速略缓,但数据仍在可接受范围
“尽管前2个月的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有所放缓,但仍可以说,今年的开局总体良好。”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说。
马建堂指出,与世界主要经济体相比,中国国民经济的主要指标总体上保持在较高水平。他从三个方面做了解读:
首先,1—2月份,国民经济的大部分数据都保持在10%上下,如: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名义增长17.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长11.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8%;全国财政收入同比增长11.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8.6%。
其次,1—2月我国就业形势较好,调查失业率一直保持在比较稳定的水平,一些地方和行业仍存在招工难的现象。
第三,结构调整也有新亮点。从工业情况看,在传统产业增速回落的同时,高科技产业等符合调整方向的产业增长态势良好。
“这些数据说明,国民经济的结构在继续优化。”马建堂说。
分析人士也认为,1-2月工业增速下滑与PMI、PPI走势一致,说明周期性产业去产能的压力仍较大。消费增长放缓与CPI回落有一定关系,其恢复需要一段时间。投资增速放缓与去年四季度刺激政策较少、新开工项目减少有一定关系。
瑞银证券特约首席经济学家汪涛表示,虽然1-2月的经济数据显示今年中国经济开局较乏力,但仍在可接受范围内,市场对于实体经济大幅滑坡的担忧实属过度。
挑战仍存,改革将助力预期目标完成
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和经济发展同步。加强对增长、就业、物价、国际收支等主要目标的统筹平衡。
对于今年经济预期目标的实现,各方还是较为乐观。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专家认为,二季度政府可能仍会通过改革来促进经济增长,释放民间活力,政府仍有发力的空间。例如,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在破除垄断以及促进服务业、民营企业发展方面仍大有可为。与过去通过批项目拉动经济增长不同,现在宏观调控思路已经调整,更侧重通过简政放权、减少政府干预、打破垄断、扩大民营经济经营范围等手段来稳增长。
在3月13日的总理记者会上,李克强也通过三次回应中国经济“硬着陆”论调来传递出对完成今年经济预期目标的信心。他说,“我们有去年应对经济下行的经历,中国经济又有着巨大的潜能和韧性,我们有能力也有条件使今年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
事实上,随着工商注册登记制度改革等一系列改革举措的出台,微观经济的活力大大增强。去年全年全国新注册企业增长27.6%,民间投资比重上升到63%。
马建堂指出,改革是当前的最大红利,会给经济发展增加新动力;转型会优化产业结构,提质增效;民生则会夯实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
当然,今年挑战依然严峻,这也给政府创新宏观调控和狠抓改革落实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我们既要稳增长、保就业,又要防通胀、控风险,还要提质增效,治理污染,多重目标的实现需要找一个合理的平衡点,这可以说是高难度的动作。”李克强总理毫不避讳调控将遇到的困难,但从他的言行中,已不难看出,对于可能出现的挑战,政府已做好了准备。
“但凡事不患难,但患无备。所谓磨好了斧子才能劈开柴。我想只要我们正视困难、直面挑战、趋利避害,就是遇事克难的成功之道。”李克强说。(新华财经综合报道王悦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