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创新:以人为本,保险+微信=关爱
尽管截至2013年11月,微信用户已经达到6亿,服务号超过300万个。对于注意力有限的用户来说,如何在这300万中脱颖而出,在狭小的手机屏幕中占据一席之地,成为众多企业的最大难题。尤其是1个月只能发1条信息的触达频率,极易使“喜新厌旧”的客户忽视其存在。而对微信而言,在不骚扰用户的情况下为他们提供更加丰富的、有趣的服务和内容,也是保持平台生命力的重要方式。目前,微信有两种较为成功的服务号运营模式,一是招行信用卡中心的服务类,另一种则是小米的营销类。但这两种显然都不适合保险公司。
因此只有寻找第三条道路。微信作为一个私密的、熟人的、封闭的平台,看似庞大的用户群实际分散在千万个不同的小圈子中,而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才是沟通不同圈子的桥梁。这与人身保险不谋而合。因此,创造一种人与人之间高交互频次,将情感体验娱乐化的产品,显然符合二者共同的诉求。而“微互助”之所以能够在微信朋友圈传播开来,也正是因为它最大限度地贴近了移动互联时代保险产品的社交化属性。
首先,只需要花费1元,就可以获得1000元的保障,而发动熟人、朋友和同事,甚至可以获得10万元,精准地抓住了普通人“付出少一点,得到多一点”的心理;其次,借助春节期间“微信红包”的疯狂转发,不仅为朋友圈使用微信支付的安全感奠定了基础,更强化了人情往来的互动,刺激了类似产品在朋友圈的分享和传播;再次,“求关爱”的包装主题,完全基于微信“熟人”圈的定位,让微信好友可以在分享过程中,以撒娇、要求、卖萌等各种方式邀请其他好友为自己购买,并自发地将这种互动不断循环扩散。
值得一提的是,正式版“微互助”推出的“排行榜”功能,更是直接借鉴了微信风靡一时的“飞机大战”,挖掘出人类共同的“被关注、被爱”的需求,通过分享被关爱的次数、时间,甚至晒出朋友圈排名,来实现一种人际交往的纽带,实现了一般朋友、朋友的朋友和不太熟的朋友间的新式交流。由于不论是自己还是好友,都只能为同一份保单支付一次。1元钱的价格不仅尽量确保了互动的公平性和参与性,而且充分发挥了微信的社交属性,最终形成核裂变的连锁反应。这也是“微互助”并未采用简单的意外险来包装,而挑战性地选择了较难接受的防癌险的重要原因。
由传统的人寿保险公司到移动互联网,这样的跨越显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作为传统保险金融领域中非常重视创新思维的大型企业之一,泰康始终积极推进金融互联网、大数据及全集团移动战略的创新和拓展。自2000年成立以来,泰康在线就一直致力于实现寿险网络化的目标,并为行业开辟了网上保单设计、电子保单、在线健康告知、支付平台等一整套完善的业务模型。正是基于深厚的互联网思维和底蕴,泰康在线才能够紧密贴合微信已有的生态圈、合理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提供的能力为基准,设计出了“微互助”这款开创行业先河的产品。
正如中国保监会主席项俊波所说,互联网保险的发展将对整个保险行业带来深远的影响和变革,并将改写保险原有格局。泰康在线此次在微信推出的“微互助”产品,不仅体现了保险产品本身——“保障”的核心价值,更为传统保险公司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方向提供了借鉴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