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杭州2月13日电(记者段菁菁)每年春节,很多在外工作的中国人从一线城市浩浩荡荡地回归二三四线城市甚至农村,不仅造成了每年最大规模的人口迁移,电影票房也随之向二三四线城市转移。
中国知名娱乐产业信息咨询机构艺恩咨询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春节档期间,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大一线城市的票房占同时期全国总票房的16.95%,连续三年出现下滑;而以发展二三四线影城影院为主的大地院线,票房从全国第六一跃升至全国第二,仅次于万达院线。
“初一到初五,大地院线旗下影院共获得1亿1千万的票房,相当于全国院线前五天的11%。而在平时,大地院线产生的票房只占全国的7.5%。”大地院线常务副总经理方斌说。
无独有偶,主要经营县级影院的红鲤鱼院线的票房平时基本排在30位以外,春节期间则上升至25位左右。
网友发现,被喻为“史上最强春节档”的马年春节,其电影票房走势图跟春运走势图不谋而合。
“票房跟着春运走,呈现出一线城市工作生活的人返乡后带动家乡电影票房的有趣现象。”方斌说。
“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走进电影院观影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生活习惯。”艺恩咨询副总裁侯涛分析,很多在一线城市逐渐培养起观影需求的观众在回到二三四线城市后,依然保持了节假日观影的消费习惯,甚至将“电影院客厅化”的社交方式也带入了城镇生活。
“以前回山西老家过年,除了聚在一起吃吃饭,只能靠打牌、打麻将来消磨时间。”在上海工作的年轻人李祁告诉记者,随着一些春节传统习俗活动的式微,他开始尝试带平时很少会走进电影院的家人体验这种新的休闲娱乐方式。
“电影院不仅是单纯的电影放映场所,更是陪家人、朋友聚会等社交活动的重要场所。”李祁说,与在上海观影体验不同,在选择与家人一起看的电影时,更在乎是否“合家欢”。“在二三四线城市,影院观影的社交意义远远大于看电影本身。”
而近两年中国电影院建设向县级城市的延伸则为返乡看电影提供了硬件基础。
据了解,2013年底,全国银幕总数达到18195块,其中县级城市的影院多达5362块,并且还在以更快的速度增长。随着二三四线城市及县级城市影院建设的加快,新兴市场在全国市场格局中所占的份额越来越高。
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中国电影市场的观众主体也正在经历一轮明显的结构性变化。“电影票房的消费主体来自于80、90后的年轻人,他们这一代人已经接受了电影文化的洗礼,愿意花钱走进电影院。”国盛影业总经理高军分析,下一步,观影习惯的社会化“辐射”将进一步促进市场规模的几何型增长。
而这种几何型增长,在今年春节档上映的《爸爸去哪儿》《西游记之大闹天宫》的市场表现中已经得到了有效印证。“观影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非常好的信号,这会加速中国电影市场的成熟。”高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