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诚信托“诚至金开1号”高达30亿元的信托财产面临对付危机引起各界高度关注。不管结果如何,这次兑付风波给投资者敲响警钟。
光大证券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14年到期的集合信托共有903只,规模为1995.54亿元。业内人士指出,在信用环境整体偏紧的环境下,2014年信托到期兑付压力严峻。考虑信托资金投向与经济现实,工商企业类信托的信用风险或有所提升。
识别推介书不实信息
“诚至金开1号”最大的问题是推介书信息与现实不符。推介书指出,该信托计划第一还款来源是振富能源旗下的四座煤矿和一座洗煤厂的预期收益,推介书估算振富能源公司采矿权价值超过100亿元,这意味着该信托计划质押率不超过30%。
但实际情况是,直到2013年,振富集团仍未获得上述煤矿的采矿权,这意味着所谓价值100亿元的质押形同虚设。消息显示,振富集团完成破产清算之后的净资产已不足5亿元。
高华证券研究报告指出,来自财力薄弱的信托公司的部分信托贷款产品可能存在尽职调查和风险管理措施不当的问题。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一方面,信托公司作为通道方,由于利润微薄,不愿认真做尽职调查,作为代销方的银行,由于法律对尽职调查的规定不完善,因此没有相关义务做尽职调查。
分析人士指出,“诚至金开1号”项目成立之初的瑕疵就非常明显。除采矿权有纠纷外,还存在融资杠杆过高的问题:融资方振富集团净资产11亿元,该信托项目融资30亿。另外,优先与劣后资金100:1的比例不合理。
中航证券研究报告指出,尽职调查不尽心已成为信托公司通病,刨去此次银行代售的信托产品不说,银行本身成立的表外理财产品以及表内同业业务非标投资,也没有完全比照自营贷款管理,尽职调查、风险审查和投后管理不到位,影子银行整个体系的项目瑕疵会逐渐暴露。
有分析认为,“诚至金开1号”这类产品,实质上就是银行为了规避资本监管将信贷资产出售给信托公司,再由信托公司为拟融资企业发放贷款。《信托法》要求,信托公司不需要履行信托计划损失的赔偿义务。
信托到期高峰将至
统计数据显示,中国信托产品规模自2010年以来迅速增长,2013年三季度达到10.1万亿元,2010年至2013年三季度年均复合增长55%。2013年三季度约2.2万亿元的信托产品是与银行合作发行的理财产品,占总额的29%。
随着信托业发展加速,近年来大量信托计划逐步到期。光大证券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和2013年信托到期数量分别达到1614只和2283只,其到期规模达2494.01亿元和4285.18亿元。
由于前几年信托行业发展迅猛,所以2014年行业迎来了兑付高峰期。有统计显示,2014年将有8547只信托产品到期,总规模达12733.06亿元,其中有903只集合信托将到期,规模达1995.54亿元。
分析人士指出,在经济大环境不佳的情况之下,信托到期规模的增加极大地增加了信托违约事件的发生概率。2012年发生的信托违约风险事件达13起,2013年达14起。
光大证券认为,相对从紧的信用环境对于地方政府和大量实体企业构成严峻挑战,绷紧的资金链随时存在断裂的可能。虽然由于强大政府的存在,大面积信用风险爆发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局部的、小面积的信用事件频繁出现的可能性值得投资者高度重视。
警惕强周期行业风险
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下半年以来,有近20个信托项目出现兑付压力,其中主要集中在房地产和工商企业信托计划中。
对于违约事件最多的房地产信托项目而言,从过往经验看,一线城市的房地产信托计划违约风险多由项目之外的道德风险问题所引发,而二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信托风险多由项目本身资金链出现问题而致。
对于工商企业信托计划而言,此前出现兑付压力的产品原因在于募资主体涉嫌诈骗导致违约风险、资金挪作他用、运营主体陷入经营困境导致资金链断裂从而引发兑付危机。此外,发生过违约风险的工商企业信托计划,基本以民营企业为主。
光大证券统计显示,2014年房地产信托到期日主要集中在上半年,并且呈逐月上升态势,在5月达到高点。基础产业类信托兑付高峰在5月,而工商企业类信托有多个兑付高峰,风险主要集中在一季度和8月份。整体来看,今年上半年信托兑付压力最大,1、3、5、6月份的信托到期规模均在200亿元以上,而5月达到368.27亿元,是全年高点。业内观点较为一致地认为,矿业信托和中小型民企房地产信托在2014年面临的兑付风险较大。
目前很多信贷资金通过银信合作的形式流入煤炭、房地产等行业。其中房地产信托整体兑付风险不大,风险点主要集中在小型开发商、单体项目上。即使出现兑付风险,信托公司可以采取借新还旧、股权转让等方式缓解流动性。至于煤矿信托,产能过剩导致矿产价格一路下跌,煤矿抵押品价格贬值严重,企业资金压力堪忧。
整体来看,分析人士认为,随着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煤炭、房地产等强周期行业面临的行业风险会逐渐增加,信托贷款违约事件未来仍会不断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