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温州集聚众力推动低收入家庭综合帮扶集成改革

温州集聚众力推动低收入家庭综合帮扶集成改革

温州网 2023-09-20 10:02:00
日前,乐清的小潘满怀期待前往杭州,开启了憧憬已久的大学生活。

  温州网讯  迟到的大学梦实现了!日前,乐清的小潘满怀期待前往杭州,开启了憧憬已久的大学生活。

  小潘是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高额的医疗费让家庭不堪重负,也令小潘被迫辍学。作为“弱有众扶”对象之一,今年6月,当地民政部门通过乐清市柳市镇助联体服务站(社工站),组织社会资源、动员各界爱心人士多方筹集学费,帮助小潘重返校园。这是温州创新实施低收入家庭综合帮扶集成改革,大力推进“弱有众扶”优享工程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温州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大力实施“弱有众扶”优享工程,把创新开展低收入家庭综合帮扶集成改革作为促进共同富裕的关键举措,变“主要财政帮”为“全社会一起帮”,变“帮一个人”为“帮一户人”,变“外源式输血帮扶”为“内生式造血帮扶” ,有力守住兜牢民生保障底线。去年以来,改革累计为困难群众提供综合帮扶45万人次,帮扶需求化解率70.6%,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

  改革如何集聚“众扶之力”

  “推进‘弱有众扶’优享工程事关千家万户,事关民生福祉。”9月8日,浙江省“弱有众扶”工作现场推进会在乐清召开,温州低收入家庭综合帮扶集成改革经验在会上向全省推广。

  这项改革如何撬动各方资源,带动“全社会一起帮”?

  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改革打造了“综合帮扶在线”和“助联体”两大平台,有力统筹各有关部门力量和社会资源,发动近万名社会工作者、志愿者,1215家社会组织、625家民营企业,形成资源集成、多跨协同的帮扶体系,实现数据线上跑、干部线下跑。

  政府层面,横向协同组织、民政、财政等15个条线部门,纵向整合“共享社·幸福里”、社工站、残疾人之家等资源,推进县、乡、村三级“助联体”全覆盖,持续打通“弱有众扶”的毛细血管。

  社会层面,通过“助联体”支持引导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和爱心人士参与帮扶;设立“低收入家庭综合帮扶基金”,贯通“浙里捐赠”上架13个低收入家庭慈善项目,实现线上捐赠支付、一键开具发票,进一步拓宽社会资金募集渠道。

  在“综合帮扶在线”与“助联体”等平台的共同作用下,低收入家庭获得的支持得以最大化。比如,乐清打造“助联体+企业”帮扶联盟,建成5个“工疗车间”,帮助72名低收入家庭成员每人每年增收约3万元;龙湾的浙江一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创新推出跑步鸡“委托养殖+定向收购”的合作模式,帮扶17户低收入家庭,户均增收1.6万元。

  每次帮扶都是量身打造

  “一户一策”是温州低收入家庭综合帮扶集成改革的一大亮点。定制帮扶如何精准实现?

  改革构建了以“家庭”为单位的“群体画像+政策工具+在线应用”综合帮扶体系,通过“综合帮扶在线”应用平台,以家庭为单位,对残疾人、低收入农户、困难家庭学生等11类特殊群体进行精准画像,“一户一档”纳入数据库。目前已归集低收入家庭8.82万户14.29万人。

  据介绍,群众可在“浙里办”APP的“综合帮扶在线”应用平台提出申请,经审核符合条件的家庭将被纳入帮扶范围,可通过“一键申请”获取帮扶。平台已集成各县(市、区)940项帮扶政策,“组合式”帮助解决就业、就医、就学、住房等难题。龙港市的范女士和患病丈夫朱先生就是受益于其中的就学帮扶项目“启航·圆梦计划”,顺利完成继续教育,实现就业。

  此外,为强化返贫风险监测,集成改革还从家庭支出骤增、收入骤减两个维度,构建易返贫致贫监测库,共享残疾、新生儿、劳动力死亡、大额医疗支出等数据,对异常情况实行自动预警,以及时开展帮扶。

  从帮一个人到扶一个家

  在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前提下,集成改革通过建设就业帮扶、微心愿帮扶、产业帮扶等“增值式”帮扶场景,帮助低收入家庭实现至少一位成员稳定就业,拓宽家庭收入渠道,阻断困难家庭的代际传递,实现从“帮一个人”到“扶一个家”。

  得益于此,大学刚毕业的小高找到了一份合适的工作。小高来自低保家庭,家中50多岁的父亲属多重二级残疾,母亲智残四级,还有一个兄弟。如今成为“上班族”的小高,每月有稳定收入带领一家人走出了困境。

  为了让共富路上“一个都不掉队”,改革还以全周期就业帮扶为突破口,动态归集适宜低收入家庭就业岗位,通过线上“人岗匹配”、线下“跟踪撮合”,解决低收入群体就业难题,为其增收致富注入内生动力。在泰顺县,门楼坳村打造的“共富工坊”一条街带动该村留守妇女、残疾人和低收入农户等在内的近120人,实现“家门口”就业,人均年收入1万余元。

  来源:温州日报

  原标题:温州集聚众力推动低收入家庭综合帮扶集成改革  “弱有众扶”托起稳稳的幸福

  记者 吴笑鸣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财经频道 编辑:温正祥责任编辑:董晶亮监制:张佳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