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亩均”第一的用地智慧
山区县也能搞工业,资源小县也能发展好工业。
用不到5000亩的规上工业用地,实现超500亿元的规上工业产值。刚刚闭幕的永嘉县两会上,一组数据表现尤为亮眼:2024年,永嘉县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500亿元,达533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首次突破100亿元,达109.88亿元。永嘉成为浙江第七个规上工业增加值破百亿元的山区县,2024年首次斩获全省制造业领域最高荣誉“天工鼎”。
永嘉是典型的山区大县,又是特殊的用地资源小县。“超百亿”成绩单背后,是“螺蛳壳里做道场”,是当地县委、县政府一任接着一任求索,打破用地桎梏,探索走出的山区县也能发展工业的“永嘉路径”。
大县小地
工业用地之困
走进瓯北街道东瓯工业区,能看到密密麻麻的厂房和住房,也有崭新的工业高楼拔地而起……经过30多年发展,这个占地2575亩的园区,是永嘉最大的工业区块,正在进行一场“更新”蝶变。
“由于现实条件的原因,永嘉工业用地特别紧张,所以我们老工业区的单体企业用地规模普遍较小。”永嘉县经济和信息化局党委书记、局长徐建斌坦言,存量工业用地少,可开发土地潜力不足,缺地是挡在永嘉工业发展面前的一座大山。
永嘉县域面积全省第四,“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形特征显著,山地占比85%,作为百万人口大县,人均用地0.17亩、仅为全省的1/2。
同时,为保护楠溪江绿水青山,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永嘉一律禁止在楠溪江中上游发展工业。当地仅瓯北、乌牛、桥头、桥下等沿瓯江片区的镇街发展工业,并且,瓯北可开发利用的工业空间已经所剩无几。
多种因素叠加致使永嘉工业用地捉襟见肘。永嘉现有工业用地同比温州其他工业大县(市)明显偏少。
寸土寸金,寸土就得生寸金,考验着用地智慧。
永嘉规上工业用地4856亩,2024年,规上工业亩均增加值达225.7万元/亩,亩均税收38.5万元/亩,均创下省内山区县第一的佳绩。
近五年,永嘉实现工业供地2646亩,开工建设小微园6个、竣工小微园5个。去年向62家“数据得地”企业供地(供楼)410.8亩。
全域治理
方寸之间腾挪
实现土地制约下的逆袭,永嘉秉持工业用地极限思维。
从2021年开始,东瓯工业区试点工业全域治理,以“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为抓手,通过“执法倒逼、政策激励”双轮驱动,鼓励老旧改造、增资扩产、“退二优二”,推动低效工业用地改造提升。
浙江科一合成革有限公司,原厂区规划容积率低,土地利用低效,产业污染大、能耗大、安全生产压力大,停产后通过采用“腾笼换鸟”的方式,将97亩厂房推倒建设鞋服时尚科技产业园,2022年项目全部建成后,容积率提升到4.23,实现年产值10亿元,效益比原来提升5倍。
工业全域治理中,永嘉探索“工业上楼”,率先制定“工业上楼”指南,全面放开容积率、厂房轻重工使用等限制。
“永嘉最大的支柱产业是泵阀,但泵阀设备通常较重,且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振动,各地的泵阀厂房一般都是一层建筑为主。而永嘉以每层都是首层的标准,支持重工上楼,向天上地下要空间。”徐建斌说。
万扬高性能阀门建设项目正如火如荼推进,占地面积26亩,随着项目“下地上楼”,3栋8层建筑将容积率提高3倍以上,建筑面积将达10万平方米以上。项目明年投产后,预计每年将新增销售收入3亿元。
方寸之间做腾挪。永嘉还积极探索“数据得地、优地优用、滚动供地”模式,结合实际探索创新,建立了工业高质量发展专业委员会,制定工业企业“数据得地”项目专家评估实施办法和专家库管理实施细则,通过大数据分析,对规上企业开展无感评价。
根据企业发展规模和实际发展需求,分阶段分规模实行供楼或供地。接下来,永嘉还大力推进“百企千亩”工业用地行动,力争2025年全县保障工业用地1000亩以上。
数实融合
数字化藏技于地
向土地要效益,就要藏技于地。
走进凯泉集团生产车间,卧式加工中心高效运转,所有零件实现一次性加工成型。“加工中心融合了以前的车床、铣床、钻床等多道工序。”凯泉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邵奇介绍,数字化和机器换人,让工厂生产效率提升73%以上。
从2017年起,凯泉就邀请全球工业4.0最具代表性的研究所——德国弗劳恩霍夫研究所作为技术顾问,在有限的土地上持续投入,做精数字车间,做到以小空间、大投入换取技术大跨越、产能大提升。目前,凯泉累计投资3亿元,创建了全流程闭环管理的智能工厂,以信息化手段赋能全流程数字化生产管理。
让“一亩地”有最高产出,凭借数字化和技改,永嘉不断深化数实融合。五年来,全县新增工业机器人1013台、智能化技改项目580个、省数字化车间8个、省市级工业互联网平台11个。
坚持“传统产业+数字变革”为引领,近年来,永嘉锚定“传统+新兴”两大千亿级产业集群打造,围绕“3+3+N”特色产业体系,即泵阀、鞋服时尚、教玩装备三大优势产业,数字经济、新能源、生命健康三大新兴产业发力。如以新能源动力电池项目落地投产为契机,当地大力招引智能电网、新能源动力蓄电池综合回收利用等标志性引领性项目,形成新能源产业集群。
产业强县,上下求索,永嘉工业基本盘不断壮大,目前全县有规上企业691家,较2020年增长了63.9%,其中超亿元企业103家。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势头强劲,累计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18家、省级“隐形冠军”企业15家,均居全省山区县首位。
孜孜以求夺天工,“天工鼎”是全省制造业领域的最高荣誉,此番也成为永嘉工业发展的有力诠释。
专家解读
温州长三角一体化研究中心主任、温州大学商学院教授 胡振华
永嘉县秉持“螺蛳壳里做道场,方寸之间做腾挪”的理念,通过抓块状产业转型、抓工业全域治理、抓数实深度融合“三个抓手”,探索出集群发展之路、集约发展之路、未来发展之路三大发展路径,成功破解土地要素瓶颈,推动山区工业高质量发展。
在土地资源极为有限的情况下,永嘉县率先开展全域工业治理,通过“工业上楼”、老旧工业园区改造等创新举措,有效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这些措施不仅解决了土地瓶颈问题,还为其他土地资源紧张的地区提供了宝贵经验,值得借鉴。
尽管永嘉县在泵阀等主导产业上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可能面临市场波动风险。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产业多元化布局,培育新兴产业,降低对传统优势产业的依赖程度。此外,永嘉县在数字化转型方面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仍需不断深化数字化应用的深度和广度,加强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推动更多企业实现从数字化到智能化的跨越。
来源:温州日报
原标题:“亩均”第一的用地智慧——从永嘉“超百亿”成绩单看山区县工业突围(一)
记者:金朝丹
通讯员 卢博 范海国 李彩云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为你推荐
-
“账本”晒得明 “花钱”须问效——解读2025年中央预算公开
温州财经03-27
-
助瓯菜“出圈” !温州5位大厨组团“出战”浙菜争霸赛
温州财经03-27
-
规上工业增速领跑全省 1-2月温州经济运行向“新”出发
温州财经03-26
-
激发市场活力 一系列促消费政策密集落地
温州财经03-26
-
全省唯一!温州获2.93亿元补助
温州财经03-26
-
苍南将建“空中的士”总装基地 加速打造浙南低空经济产业基地
温州财经03-26
-
智造升级 更新“有招” 银政联手召开设备更新推进会
温州财经03-26
-
A股三大股指震荡收跌:机器人熄火 煤炭股活跃
温州财经03-26
-
3岁宝宝确诊3小时就去世,保险公司竟拒赔?
温州财经03-26
-
最高可贷5000万元!金融助企稳岗扩岗力度加大
温州财经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