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年轻人都想上岸?龙港年轻人自己“造岸”

年轻人都想上岸?龙港年轻人自己“造岸”

温度新闻客户端 2024-05-22 09:13:15

金文翔的企业为周边妇女提供了30多个就业岗位 受访者供图

  “上岸”,是当下描述年轻人状态的一个热门关键词。

  在夸克联合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发布的《2023年轻人搜索关键词报告》中 ,“上岸”公务员、“上岸”教师、“上岸”研究生、“上岸”国企、“上岸”高考更是成为“上岸”的top5相关搜索热词。

  而在龙港,不少年轻人并不追求“上岸”。拥有“中国印刷城”“中国礼品城”“中国印刷材料交易中心”等五大国字号金名片的龙港,2023年拥有相关市场主体多达3.5万多家,从业人员近13万人,产值达150亿元。依靠印刷包装产业的优势,抓住龙港撤镇设市的“风口”,年轻人在龙港勇敢探索,积极创业,在他们的故事里的主动“造岸”,让人生有了更多可能性。

  金文翔 28岁

  靠政府60万贴息贷款创业

  如今带动30多人就业

  凌晨3点多,往往是金文翔的工作时间。

  他在龙港创办的金煦制袋有限公司,目前在全国有稳定的20多个客户。客户们通过金煦定制的各种包包,金文翔都拿到龙港新城的大印刷厂排队等待印刷,这是制包过程中的一道重要工序。“我的公司比较小,工人们多是做手工活,需要印刷的部分就拿到大的印刷厂,他们的机器先进,因为是24小时不停运转的,很多时候喊我到厂里核对颜色等细节,都是半夜了。”说起为事业付出的辛劳,金文翔不太在意,“年轻时就要拼一下,现在公司有持续订单,每个月生产30万只袋子,生意一年比一年好。”

  从外地回龙港创业前,毕业于宁波工程学院的金文翔,在央企也工作过几年。随着龙港设市后经济势头向好,金文翔决定回家创业。

  创业不易。一开始,缺乏起步资金成为了金文翔面对的最大制约。一天,他在媒体上得知龙港把创业担保贷款政策作为“稳就业,促创业”的重要举措,带着试试看的想法,金文翔联系了龙港市社会事业局,两天不到,就被确认了资格,很快拿到60万元贴息贷款。用这笔贴息贷款,金文翔添置了制包机器、买好了前期制包需要的各种原材料、租了一小栋厂房和仓库,积极探索线上线下融合经营模式:在网上对接来自各地的订单,然后加工制作销出去,这种模式让金文翔在很少离开龙港的情况下,慢慢赢得外地客户信任。

  随着生意变好,金文翔的公司雇佣了30多位员工。记者在公司采访时看到,这些员工大部分都是女性,有20多岁员工,也有年近80岁的员工,老年人平时主要做做折叠包包的活计,一个月能拿到3000多元工资。 

  在龙港创业期间,金文翔也成了家,目前儿子即将周岁。“现在我家附近建了不少公园,平时除了工作,我的休闲娱乐就是和老婆一起带孩子、遛娃,啥都想买最好的给他。”说起儿子,金文翔满满都是爱。

  陈卫鹏 28岁

  从小房间创业起步

  如今生产规模近万平方米

  “我的名字这样写:‘保卫国家’的卫,‘大鹏展翅’的鹏。”

  听陈卫鹏介绍自己名字,就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高能量和自信。这种自信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他在龙港创业闯出的一片天地:创业之初从一个小房间起步,到现在经营着两家自创公司,生产厂房9000多平方米,“靠自己赚的钱过上了小康之上的生活。”

  陈卫鹏从浙江财经大学毕业时,适逢龙港撤镇设市之初,抱着“闯一闯”的雄心,他放弃了入职杭州阿里总部的机会,回龙港创业。

  “创业能不能成功,和个人眼光、眼界、机遇都有关系。你只要创业,这个过程中肯定会吃很多亏,也会失败。失败了,就好好打工还债。”如今回头想想这几年的创业路,陈卫鹏有很多心得,这些心得和经验都来自个人实打实的经历,“刚回家创业时,家里资助了我60万元。我一开始和亲友合伙投资运营快递站点,没多久每人亏了几十万撤退。”

  初战失利,陈卫鹏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一个多月,“迷茫焦虑了一个多月,想为什么失败,想通了就出来继续干活,总要回馈家庭。”

  第二次创业,陈卫鹏选择了很多龙港人熟悉的赛道:印刷包装业。通过接单制作包装袋,很快赚到钱。做了段时间,因为感觉做这个生意利润还不够高,陈卫鹏很快又入场制作雅克力工艺品,依托龙港印刷包装业设备齐全的“一条龙”优势,加上曾在阿里巴巴总部实习、结交朋友多,陈卫鹏很快拿出高质量雅克力工艺品,并打开广东上海以及出口市场,深耕3年,目前,他的雅克力工厂主要制作动漫二次元卡通人物为主的挂件、钥匙扣等,年产值2000万。

  去年,陈卫鹏看准了一个制作新材料的商机,和亲戚合作再创立运营一家公司,“目前龙港苍南做这个生意的只有7家,市场前景好,我打算接下来在龙港新城买一栋厂房,未来肯定要在龙港长期发展,自己家乡,知根知底,做事方便。”

  张茂盛 31岁

  听说龙港“设市”

  马上从义乌赶回来创业

  张茂盛几乎是“第一时间”赶着龙港“撤镇设市”风口回家乡创业的。

  回龙港前,他先在“野生商学院”义乌找到包装印刷企业,跟着人家学习怎么运作生产线,如何对接外贸订单。

  2019年9月龙港“撤镇设市”消息一传出,张茂盛马上意识到这可能是个发展机会,于是当年即回龙港着手创业。

  刚回龙港时,张茂盛先是投入几千元运作网店,在网上接订单,再对接龙港的印刷包装企业制作后发货,赚取差价。后来订单增多后,他和几个90后、80后亲友合伙办了一个专做各类印刷品的公司,目前企业年产值约600万,生意挺稳定。

  在张茂盛看来,在龙港印刷包装这一行创业,只要资源整合到位,基本都能赚到钱,“所有印刷、制包材料,在龙港24小时都能配齐。相比义乌那种大型的工厂模式,龙港这一行小作坊多,有助于我们这些年轻人降低创业成本,比如我开发、制作一款新的印刷产品,可能需要十种设备,但是我不需要把设备都买齐,只需要买其中一两种,其他的设备如果需要用到,找附近其他作坊、工厂合作就行了。”

  目前,全国印刷包装业快速发展,作为龙港的小企业,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张茂盛说,首先还是要坚持创新,多开发新产品。为此,这几年他没事就跑各种展会,“看其他人的产品,多学习,回来自己也多开发新品推荐给客户。”

  撤镇设市这几年以来,龙港市围绕传统优势印刷产业赋能升级,也正在合力推进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融合化、资本化建设,尤其是积极探索“印刷机长”品牌先行区试点工作,传统印刷产业重新焕发新生,2023年成功入选浙江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这些变化,都让张茂盛感同身受,他公司也投入1000万用于印刷设备的升级。张茂盛说,身边从小玩到大的朋友,目前十个里有八个在做印刷包装这一行,大家躬身入局,对龙港的未来和自己的未来都有着更多期待。

  点评>>>

  作为一名时刻关注龙港改革发展的地方高校教育工作者,(继2021年12月被邀参加百龙港集系列行动·温州大学“教授博士服务团”产业行活动之后,2024年1月再次被邀参加“百名城市体验官看龙港活动”),我最大感受是龙港撤镇设市这几年,通过优化营商环境“一号工程”、创新推出“人才龙港行”六大系列活动、用心办好人才服务“十件实事”、迭代出台“人才优政50条”、积极探索“印刷机长”品牌先行区试点工作等组合拳,年均吸引大学生就业创业数较设市之初增长11倍之多 ,城市内生动力不断增强,市场主体活力持续释放。希望今后继续走好“精、美、富、文、智”特色化改革发展道路,坚持改革为民惠民,强力推动改革成果更多更好惠及龙港、造福人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温州大学法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教授杨振海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财经频道 编辑:徐彬彬责任编辑:董晶亮监制:张佳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