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打卡工业遗存|在绿水青山中邂逅矾矿遗存

打卡工业遗存|在绿水青山中邂逅矾矿遗存

温州网 2023-08-30 10:12:00
开车驶入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矾山镇境内,道路一转,几座煅烧炉跃入眼帘。

   

  开车驶入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矾山镇境内,道路一转,几座煅烧炉跃入眼帘。管道和爬梯错落其间,斑驳的锈迹与褪色的红砖诉说着岁月沧桑。没有了昔日浓烟,矾山溪水中的倒影愈发澄澈,绿水青山与这些坚实的庞然大物相映成趣。

   

  图为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矾山镇境内的煅烧炉群。新华社记者张晓洁 摄

  这里是温州矾矿工业旅游区。苍南县政协原主席张传军多年来关注、研究矾矿发展变迁。他介绍,矿脉主要分布在矾山镇鸡笼山、水尾山、大岗山等地,绵延10公里,已探明储量达2.4亿吨,矾山镇号称“世界矾都”。

   

  图为温州矾矿工业旅游区内一景。新华社记者张晓洁 摄

  矾山镇矾矿从手工开采、炼制,发展到机械化作业,已延续650多年。依靠发达的炼矾业,矾山镇工业生产总值在建国初期曾占温州市的三分之一。20世纪七八十年代高峰时,矾山镇明矾年产量超4万吨。

  然而,随着替代产品问世,明矾市场需求减少,矾矿发展遭遇瓶颈,粗放的发展方式也牺牲了环境。2017年10月,当地停止采矿生产,探索转型道路。生态修复、绿化造林,一座座“秃头山”复绿;挖掘文化、发展旅游,100多处矿业遗址吸引着四方游客。

  在煅烧炉群不远处,几幢修旧如旧的小屋很是显眼。这里原先是矾矿三车间第100号结晶间,如今改造成矾文化活动实践基地“矾客工厂”,集中展示矿石开采、煅烧、溶解、结晶等一整套炼矾工艺。游客可以在模拟井巷体验矿石开采,在保留的6个结晶池观察明矾结晶过程,在室内活动区体验矾塑非遗项目。

   

  图为矾文化活动实践基地“矾客工厂”。新华社记者张晓洁 摄

  南洋312平硐位于鸡笼山北坡312米海拔处,这里曾是温州矾矿主采矿区。“数百年的开采使鸡笼山山腹内形成10层矿硐,南洋312平硐处于第4层。”张传军介绍,20世纪50年代后期,这里铺设了铁轨,采用手工、电耙混合装车,将明矾矿石运输到炼矾厂储矿场,结束了人力挑运矿石的历史。

  为增加游客体验,当地开设了小火车项目。戴上安全帽,乘坐小火车进入矿硐,一股寒气扑面而来。据介绍,硐内温度常年保持在16摄氏度至18摄氏度,地面湿滑,道路四通八达宛若迷宫,石壁上可以看到工人练习技术时留下的痕迹。

   

  图为南洋312平硐内一景。新华社记者魏一骏 摄

  “听着车轮与轨道摩擦的声音,能想象当年工人作业的场景。”摄影爱好者杨国俊走出矿硐说,“矿硐内的光影很适合拍照,期待今后有更多的互动项目。”

   

  图为小火车驶入南洋312平硐。新华社记者魏一骏 摄

  福德湾村沿鸡笼山明矾矿区而建,近400座利用废弃矿石垒砌而成的传统古民居点缀其中,村内有炼矾古遗址、雪花硐等一批工业文化遗产。张传军出生、成长于此,做过15年矿工。他回忆:“曾经村里空气中都是矾烟刺鼻的味道,现在空气清新了,绿植和鲜花多了,古香古色的街巷成为非遗一条街,越来越多的村民选择回乡创业。”

   

  图为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矾山镇福德湾村一景。新华社记者张晓洁 摄

  矾山镇还利用矿区原有的办公楼、老厂房改建了博物馆群,展示当地矿山文化。2017年,温州矾矿入选首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2019年,矾山矾矿遗址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2年,矾山镇吸引游客超100万人次,旅游收入超4000万元。

  来源:新华社

  原标题:打卡工业遗存|在绿水青山中邂逅矾矿遗存

  记者:魏建华、魏一骏、张晓洁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财经频道 编辑:温正祥责任编辑:董晶亮监制:张佳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