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近期,诺亚财富与《巴伦》合作,共同发布《2020资产配置手册》。其中有四篇代表诺亚观点的文章,与您分享。今天为您带来的是诺亚财富创始投资人、诺亚正行基金销售公司总经理章嘉玉女士关于如何识别金融风险的文章。
来源|巴伦资产配置手册
作者|章嘉玉(诺亚财富创始投资人、诺亚正行基金销售公司总经理)
中国经济历经过去40多年的高速增长,交出了亮丽的阶段性成绩单。随着国家经济浪潮上涨的,是企业与个人的财富。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向往拥有财富,并逐渐表现为热烈的追求。
这样一来,中国一部分人需求通过抵御风险来守财,另一部分人需求通过追求收益来聚财。这样的强烈需求驱动着财富管理与资产管理行业在过去十几年间快速崛起。
然而,财富在挑战投资者理智的同时,也在挑战资管从业者的人性。披着看似合法的外衣,从事违法P2P、高息揽存、非法集资、借新还旧资金池业务的个体出现了。不断出现的泛亚贵金属、e租宝、善林金融、阜兴金融、中晋系,为本就在摸索成长的资管行业平添外界对其的误解。
事实上,骗局之所以有效、丛生,是因为它有其套路。更重要的是,这些套路简单而易学。如果投资者在交易前可以保持十分钟的冷静、做下面这些审视,大多数骗局都难以收效。
识破投资骗局,重点注意以下几点:
疯狂的广告投入、发展下线高回报:金融行业也是服务业,其利润其实并不丰厚,同时需要花资源建立专业团队、花时间建立客户信任,才有业务机会。新兴品牌如果不理解何时及如何才有经营获利的机会,又急于求成,就会采取花大钱砸广告的模式以求尽快获利。瞬间大规模广告投入的背后,要么是一个财大气粗、耗得起时间的股东,要么是一个经不起推敲的商业模式。比如,经常出现的是以高回报承诺为诱惑、发展下线,实际上也就是非法集资。资金的使用与托管的关系不清:很多诈骗都源自于蓄意挪用、自融,挖东墙补西墙。资金流向的管理是投资上的关键。如果没有建立明确的第三方托管,就会存在资金被随意挪用的风险。好篱笆才会创造好邻居。近年来也有很多第三方托管形同虚设,特别是在一些私募产品或所谓理财产品中。这里的主要原因是托管协议中只约定保管义务,而没有约定监管资金流向的义务。契约中的管理人或受托人,可以随意指示第三方托管方把资金输出给关联公司或资金池,这形成了巨大的风险。
报酬绩效好得不像真的:只要是投资产品,都必然有相应的投资标的来创造收益。所有的投资结果,也必然与我们所处的宏观环境、投资市场息息相关。如果投资标的提供的是明显超过投资市场可以给予的回报,甚至长期稳定没有什么波动,除非是特别专业的人士与策略,否则都值得深究。比其他产品高很多的利息,大多来自借新还旧的资金池、非法集资等。而从股票市场获得短期超高回报的“牛人们”,其面纱一经揭开,大多与上市公司勾结、财务造假、老鼠仓等脱不了干系。太好的回报,通常不是真的。
投资策略复杂到说不清:国内投资市场的发展还在初期,我们可以利用的金融衍生工具也相对有限,套期保值、对冲、套利等工具发挥的空间也相对有限,所以很多华丽的策略只不过是用专业术语组成的包装,借此博取客户的信任。一般来说,讲不清楚的策略都值得格外警惕。
提供和绩效无关的特别福利:金融行业对于很多投资人而言,是一个特别需要专业认知且不容易摸清楚的行业。信任的建立是交易中最重要的环节。所以很多的不法机构利用高大上的装潢、政商关系,甚至小恩小惠来骗取信任。甚至还有些人或机构故作神秘,例如美国原纳斯达克交易所主席麦道夫,客户想要投资他的基金,还曾须拥有特权或通过特殊途径。
富丽堂皇的第三方担保:金融投资必然与风险相生相随,即使是银行的存款,也有可能遭遇银行倒闭的危机。恶意诈骗者经常利用不易分辨的第三方保证,来让投资者放下警惕。
金融行业从来就不是一个可以随便轻松参与的行业——即便以投资者的角色入局,也是如此。
“刚性兑付”不应托付,而“如果扛得久就可以安然渡过”的暗示更是危险。所幸,泛滥10多年的流动性洪水形成的资产泡沫,已引发政府监管的关注。
从2014年打破刚兑、去杠杆,2015年股市清理配资、去杠杆,2016年对于商品和地产的调控,2018年整顿非标进行金融改革到现在,金融监管在持续加强,资管从业者也在波折中前行与学习。资管新规将推动良币淘汰劣币,进而长期利于行业的发展。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在对每一个系统的探索中,都存在第一原理。这是一个最基本的命题或假设,不能被省略或删除,也不能被违反。”我们在做投资的时候也一样,需要遵从“第一原理”,从最基本的组成、最源头的问题开始,多元化探究本质,而非人云亦云、跟风盲从。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温州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