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从先人一步到持续领跑 杭州的“未来感”能唤起温州什么?

从先人一步到持续领跑 杭州的“未来感”能唤起温州什么?

温州网 2024-06-17 09:39:49
时光在数字跃动间飞速流逝,传递着“未来将至”的期许。

  《长三角追“新”记——云栖小镇背后,看不见的云》

  《长三角追“新”记——算力券背后,看不见的算力》

  中国视谷。

  西奥电梯。

  西湖区云栖小镇,2050倒计时装置。

  北航杭研院科研人员向采访组介绍国际领先的无人机技术。

  杭州西湖区云栖小镇,有一个与未来的约定。

  5月28日傍晚,在小镇操场仰望,可以看到一个巨大倒计时装置,以0.01秒为单位飞速倒转,欲在归零处向世界揭晓一个谜题——

  八亿余秒后的2050年,杭州将成为什么样的未来之城?

  时光在数字跃动间飞速流逝,传递着“未来将至”的期许。在这座城市,“未来感”早已不是停留纸面上的科技术语,而是数字技术与美好生活的融合实景。

  作为最早拥抱数字经济的城市,2003年,杭州确定“硅谷天堂、高科技天堂”的发展目标;2018年,杭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收突破万亿元,提出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

  先行者,难免先遇到“成长的烦恼”。从先发优势到持久胜势,杭州以“知不足”的清醒,近年发起数字经济“二次攀登”的冲锋号,成为其在长三角城市群独树一帜的底气所在——2023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5675亿元、占GDP比重达28.3%。

  相隔300公里,数字经济是温州重点培育的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第一城”永立潮头靠什么?“第三极”取经问道学什么?日前,“长三角‘新’探”采访团走进杭州,看当地点“数”成“金”的火热实践,带给温州怎样的启迪和借鉴。

  插上“云翅膀”

  智慧城市与数字产业比翼双飞

  招招手就能搭上“顺风车”,这让家住丁桥片区的唐先生赞不绝口:“以前,我得倒一班车再步行300米,才能坐上前往超市的公交。现在出门就是,一趟能省15分钟。”

  出行更加便利的奥秘,就藏在30公里外的杭州城市大脑运营指挥中心里。根据城市大脑计算,结合区域特征和出行特点,杭州公交开通无固定站点、无固定走向的专属定制公交——“丁桥小蓝巴”,串联起生活区、地铁站、商贸区、学校等生活场景,开通以来丁桥片区公共交通客流量提升20%。

  一降一升间,城市大脑让杭州变成了一个“会思考的城市”。凭借着天上飘来的这朵“云”,公共交通、卫生健康、文化旅游、住房保障、社会治理等48项便民惠民应用场景全面建成,推动实现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社会治理“一网共治”。

  乘数字之风,产业未来同样映照出广阔前景。

  沿着时代高架一路向南,穿过冠山隧道,“中国视谷”四字映入眼帘。继武汉“光谷”、合肥“声谷”之后,“中国视谷”成为新的国家经济地理地标。

  承载着“国家队”视觉智能产业集群的建设重任,2022年10月,“中国视谷”在杭州湘湖畔正式启建。时隔一个月,“中国视谷”被正式纳入部省新一轮整体合作协议。在这里,现代化产业体系加速飞跃,科技创新的“关键变量”转化为成果增量,“人工智能+”聚焦到了“视觉+”“+视觉”创新应用、彰显杭州特色的城市产业名片,与制造实体深度融合。

  先临三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便是其中一家。在数字化展示中心,面向齿科数字化领域,一台口腔数字印模仪尽显企业深耕高精度三维视觉领域20年的“功力”——只需拿它在患者口中轻轻一扫,一旁的显示屏上便出现牙齿状况的3D数据模型。据介绍,先临三维提供从数据采集-CAD设计-打印的一整套完整流程,大大提高了患者的诊疗效率,目前产品远销全球100余个国家和地区。

  像先临三维这样与“中国视谷”共同成长的企业还有许多。经过一年多的运笔发力,“中国视谷”签约招引亿元以上项目21个,总投资217亿元,展现出无限澎湃的向“新”力,实现从“破壳”到“破圈”飞速发展。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以一隅观全局,杭州正谋划打造万亿级智能物联产业圈,其中包括以视觉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网络通信、智能仪表、高端软件和人工智能等优势基础作为主攻方向,形成产业生态圈,向着“高水平重塑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奋力跃进。

  科技“向下扎根”

  新质生产力“拔节生长”

  无人机也能灵活抓取运送鸡蛋,甚至可以执行开门破窗任务吗?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杭州创新研究院,和人一样“心灵手巧”的无人机让采访团大开眼界。

  “简单来说,就是让无人系统具备生物智慧。”项目参与者郭克信一边操控一边解说,“如今团队已取得从基础理论、关键技术、软硬件研制到工程应用的全链条创新性成果,末端的操控精度达到了毫米级,是国际领先水平。”

  在对节能环保、续航能力进行新一轮升级后,日前,团队研发的“氢动力智能安全无人机”项目,斩获第49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

  小小无人机“飞”出的硬核成果,正是高能级科创平台为杭州数字经济“二次攀登”注入充沛动能的缩影。

  钱塘江畔,以城西科创大走廊为主平台,18家全国重点实验室、7家浙江省实验室、36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聚力成势,一系列人工智能、量子科技、智能制造等高精尖科技成果,或浓缩在指甲盖大的芯片里,或深藏于各类工业设备中,成为杭州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有力支撑。

  在科技领域,“0到1”代表着研发突破,“1到100再到N”代表着科技成果转化进入市场。如果技术成果躺在库房“睡觉”,或在实验室慢慢“过期”,将没有任何意义。

  构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是杭州提出的城市战略。作为畅通成果转化链条的“快速路”,杭州技术转移转化中心为产业应用“最初一公里”“最后一公里”提供战略性支撑平台。通过在供给侧、需求侧、服务侧吸引一批龙头机构参与,目前已建设科技成果库和技术需求库,现有成果超过60万项,技术需求超过1万余项;已引进42家机构入驻,并推动600余项成果对接,40余项完成转化。

  向“新”而行,企业是当之无愧的创新主体。从“大手笔”科研投入中,可以窥见将创新“置顶”的杭企魄力——

  走进杭州西奥电梯有限公司“未来工厂”,几乎空无一人的车间里,生产设备正有序地独自运作50余条数字生产线、千万级高端设备。

  在这里,记者听到一组令人惊讶的数字:平均2分钟,就能出货1台电梯。与之形成呼应的是,企业每年投入超过营收3%的创新研发经费,推动制造效率、产品品质双重提升,年订单量超10万台。

  科技创新“向下扎根”,新质生产力才会“拔节生长”。2023年,杭州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预计达3.9%,新增专精特新“小巨人”117家、总数达321家。

  发放“算力券”

  为中小企业成长“补钙”

  发放“算力券”,2024年杭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五个字,让杭州数聚链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之一兼CTO陈志斌欣喜不已。

  杭州数聚链是一家专注“人工智能+AI大模型”的科技型企业。“企业对算力服务的需求量大,特别是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物联网等领域。”听闻杭州设立算力券重点支持中小企业购买算力服务,陈志斌说,“这将降低中小企业使用算力资源的经济负担,使更多企业能够利用算力资源进行技术创新和业务拓展。”

  “算力券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实体券,更像是一种无形的云服务消费券。”浙江财经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张文宇打了个形象的比喻,“如果把高质量发展的数字经济比作一位健康小伙子,硬科技创新是骨头,‘实体经济+产业数字化’是肌肉,‘虚拟经济+数字产业化’是脂肪。发放算力券,就是提供了一种为骨头补钙的方法。”

  聚焦企业需求,精准对接服务,杭州实践不止于此。今年6月1日,全国首部数字贸易领域的地方性法规——《杭州市数字贸易促进条例》施行,为推动杭州数字贸易快速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我负责阳光雨露,你负责茁壮成长。”应着这句城市之诺,越来越多眼里有光的年轻人涌入杭州。

  每年4月的最后一个周末,来自全球各地、各行各业的年轻人齐聚云栖小镇,参加2050大会。没有组委会,甚至没有全职员工,但每天开“盲盒”、时不时擦出智慧火花,让大家深感妙不可言、心向往之。

  如果非要探究杭州近悦远来的“万有引力”来自哪里,或许可以在阿里巴巴20周年那一天发出的感恩信中一窥端倪——

  在阿里巴巴诞生20年的2019年,中文互联网都在问一个问题:“杭州为什么能够诞生阿里巴巴?”很多城市希望能够破译背后的“密码”。

  这个“密码”是什么?信中,阿里巴巴感谢杭州“读懂我们最初的梦想”,并说“你点燃了创业者的万家灯火,而万家灯火点燃了我们”。

  来源:温州日报

  原标题:从先人一步到持续领跑 杭州的“未来感”能唤起温州什么?

  记者:杨世朋 郑序 缪眎眎 尤豆豆 陈耸 李展翔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财经频道 编辑:温正祥责任编辑:董晶亮监制:张佳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