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房产|汽车|教育|健康|育儿|旅游|爱龄|新闻|温州|原创|E评|财经|图片|专题|辟谣|政务|乐善|视频
新闻、广告合作热线:0577-88857761
推荐阅读
您当前的位置 : 温州财经网 > 温州商人 >正文
他出身于金乡首富——走访潘达夫墓
来源:温州网 发布时间:2021-03-24 12:32:16 字体:

  温州网讯 清明将至,笔者想起不久前与族妹走访的苍南县文保单位潘达夫墓。古墓在炎亭往崇家岙的山上,有公路经过附近,停车后往山林内走,迎面而来的是一排整齐的石墙,我说:“这里以前难道是山寨?这石墙这么长。”族妹回答:“这就是坟墓的外围墙,这些石墙把整个山头都围住。”

  据文保石碑介绍,潘达夫(1817-1864),字佩韦,道光庚寅年捐纳为监生,后又加捐先后任光禄寺署正、盐运司运同。墓葬位于炎亭镇振兴村洪岭头,建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八月,占地面积约为500平方米,上下设三坛,各坛基座、墓碑、青石花板、石像生等保存基本完整,青石花板雕饰花卉、瑞兽等图案和石羊雕刻线条流畅,写实逼真,均具有较高的科学与艺术价值,是研究浙南清代墓葬建筑和苍南历史人物的实物依据。

  潘达夫是金乡卫族后裔,祖父潘学柔曾到温州城内开当铺,生意兴隆,赢利后返乡广置田地房产,其居住处金乡大仓桥潘家规模宏大、建筑精美,据金乡潘氏后人潘志明介绍,在他小时候,大仓桥潘家大院仍基本保存完好,外围以石墙和外界隔离,石墙就沿现在的马巷、文昌阁巷而建,院前临大仓桥街的大多是店面。整个大仓桥潘家大院占据大仓桥街北面约一半的面积,横置在金乡小学西南方,因金乡于明洪武二十年建卫时的卫城指挥厅就在今金乡小学内,所以大仓桥潘家也称“卫前大潘家”,以和同出一系的“西门大潘家”“桥下大潘家”相区别。大仓桥自清代至上世纪九十年代,一直是金乡城最繁华地段,三座潘家都在大仓桥附近,极尽奢华,潘家也被称为金乡首富家族。曾有一首民谣流传道:“潘余夏,殷顾宋”,就是罗列了金乡城最富有的六大家族,潘家排在首位。

  潘达夫有这样的富豪家底,加上盐运司是掌管地方盐务的,运同从四品,这样一个实权官职,应该更有益于家族财富积累了。盐税是中国古代一种非常重要的税收,在国税收入中一度占比较大。金乡《潘氏族谱》上记载潘达夫“克襄王事,诰授朝议大夫”。

  仔细查视潘达夫墓建筑,不由惊叹做工之精细。左右两侧祭台很特殊,不同于一般的直立庙坛式,而是平卧长方体炉灶式,族妹介绍:两侧祭台,左首旁敬的是土地公,右首旁敬的是山神爷,建筑祭台的菱形黄石,全部是手工打磨,连接处丝毫无缝。她听附近村庄的郑姓山主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村里的露天电影都是在这墓上放映的,因为场地大,建筑结实牢靠。但便是如此结实牢靠的建筑,近年来厄运连连,惨遭人为损坏。族妹说,不知怎么回事,县里就给坟墓立了文保单位的碑,立碑之前,墓还好好的,立了文保单位的碑后,接连发生盗墓事件,三级墓台两侧共六块青石雕刻花板被偷了五块,坟圹被挖开暴露于天,最离奇的是坟前两只重达数百斤的青石跪羊也被盗走了。

  而“卫前大潘家”也同样不幸。1949年前,潘家家道已大不如前,潘家后人只留住正堂侧室三间,整个“卫前”潘家被改建得面目全非。上世纪九十年代,一把至今未明了的大火,“卫前”潘家大院主体部分被彻底烧毁,那个古朴古色的大宅院一去不回了。

  来源:温州日报

  记者 陈如亮

分享到:
我要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温州网立场。

广告刊例|网站简介|服务条款|版权声明|网站地图|诚聘英才|联系方法|温网律师温州财经网版权所有 66w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