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助力经济稳进提质 温州金融业交出高分报表

助力经济稳进提质 温州金融业交出高分报表

温州网 2022-09-27 12:58:03

  2021年7月16日,永嘉县“民宿村”整村授信仪式在该县鹤盛镇岩上村举行

  瓯海农商银行信贷员走访农户宣传“农民资产授托代管融资”

  2021年1月5日,兴业圆融·温州技术产权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在深交所挂牌

  图为

  围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等国家重大战略部署,聚焦经济稳进提质,温州金融业不断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并在改革创新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温州是民营经济之城,民营企业数量占温州企业的99.5%,民营经济对GDP的贡献,工业增加值占比、从业人员占比、税收收入占比均超过90%。经济要稳进提质,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是关键。

  近年来,温州借力金融综合改革,在经济转型和“科创”浪潮下,在普惠金融、农村金融和科创金融方面进行了大量供给侧改革,提高银行机构创新能力,针对三农、小微和科创企业的特点推出符合企业特点的融资产品和服务,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为温州经济稳进提质、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农村金融

  盘活农民资产,助力深化“三位一体”改革

  乡村振兴是城乡实现共富的关键。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农村金融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温州农村金融的改革创新,赋予农村改革更大的动力和保障,也印证了温州人“敢为人先”的创新基因。

  纵观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从机构来看,农村商业银行是一支庞大而给力的队伍。从2015年到2017年,全市11家农信社全部改制成为农村商业银行。而温州的第12家农商银行——龙港农商银行则是由苍南农商银行通过全国首创“存续分立”的方式于2019年7月正式开业,成为农村金融服务的生力军。

  金融机构得以改制规范后,如何提升农村金融服务,通过盘活资产,整合资源,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满足农村群体的资金需求?温州在盘活农民资产方面做出了创新与实践。

  响应国务院2015年下发《关于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的指导意见》的号召,2015年,温州市瓯海区聚焦农民手中有价值但无法向银行抵质押的“非标”资产,在瓯海农商银行试点推出“农民资产授托代管融资”模式改革。这项改革于2017年被国家发改委等14个国家部委纳入国家级农村金融改革试验区拓展试验任务,也是浙江省银行业转型升级亮点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瓯海区还将资产授托融资范围从农村延伸至小微企业,出台了《小微企业资产授托融资模式实施方案》,提升了小微企业融资获得感。资产授托融资模式已在全市推广,截至2022年6月末,农民资产授托代管融资贷款客户11.20万户、余额229.69亿元,小微企业资产授托贷款客户1305户、余额15.84亿元。

  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温州还不断深化农村“三位一体”综合合作改革。温州建立了市县乡三级农合联,目前已形成“1个市级农合联+11个县级农合联+133个乡镇农合联+52个产业农合联”组织体系,涉农乡镇(街道)覆盖率达100%。同时,建立起了以农合联为主体,以农民合作基金和农合联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为“两翼”的运营体系。

  此外,温州的“三位一体”实践聚焦全过程服务,培育了市级以上农民合作社300余家、联合社近70家,开展技术、品种、植保、机收等方面生产合作,培育产值超10亿元农业产业链10条,并成立了全国供销系统第一家农信担保公司。

  科创金融

  变“知产”为“资产”,助推温州打造科创高地

  近年来,温州加大经济转型步伐,确立了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并提出全力打造长三角地区和粤闽浙城市群科创高地。为推动科创生态环境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实现转型调整,资金保障无疑至关重要。

  大力发展知识产权融资。多年来,温州将知识产权质押作为缓解民营小微及“双创”企业融资难题的重要手段,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创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发挥知识产权实际价值,有效推动企业“知产”向“资产”转变。

  除了专利,还有辖内银行创新商标质押融资,企业可以将商标品牌转化为金融资产,一方面增加了企业融资途径,另一方面也让企业有动力进一步做好品牌。

  截至2021年末,温州全市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余额78.6亿元,较当年初增加33.4亿元,自2018年正式开展以来,已连续4年增量保持增长;年均增速超过100%。其中,专利权质押融资余额56.2亿元;商标权质押融资余额22.4亿元。截至2021年末,全市65%的银行机构已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

  该项创举之所以能够不断扩大范围,得益于创新建立了风险补偿机制。温州设立了上亿规模的风险补偿基金,对贷款本金实际损失金额按一定比例给予风险补偿。此外,针对知识产权“评估难、处置难”等特点,温州引导以企业自身信用以及实物抵押资产为基础,知识产权作为第二还款来源,发挥增信增贷作用。

  为更好地服务温州科创型企业,温州还探索“科创指数”融资模式,建立完善市科创基金,创新技术产权证券化产品,吸引国内外优质创业投资企业集聚,充分发挥创业投资对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的积极作用,全面助力温州科创高地建设。

  2021年7月,温州率全国之先推出“科创指数”融资模式,为科创型企业引入科技金融活水,走出了一条科技型企业低成本融资的“温州路子”。据悉,温州银保监分局、市科技局联合创设“科创指数”评价体系,从创新能力、创新产出、创新融合3个方面,企业资质、科研情况、高层次人才、知识产权等11项指标,对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赋分,使企业可凭借科创能力,获得银行授信支持。截至今年8月末,温州已有22家银行机构通过“科创指数”融资方式,向2226家科技企业授信36.51亿元,累计向1725户发放“科创指数贷”25.96亿元。

  温州市科创基金成立于2016年,总规划规模为50亿元,根据投资进度分年度到位,按专业化、市场化方式运作。目前,已有投资企业实现上市,以及等待上市中。此外,通过该基金还从市外成功引进企业整体搬迁至温州。

  通过盘活企业无形资产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温州还率全国之先创新了技术产权证券化产品。

  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成长阶段资金需求较大,传统的银行授信模式需要贷款企业提供抵押物,而科技型中小企业多为轻资产模式,核心资产往往为技术产权,导致其难以从传统途径获得融资。

  温州创新以企业技术产权为核心,将基于技术产权的贷款证券化,同时引入政策性担保和补贴,解决科创型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该创新工作得到国家、省、市的充分肯定,并作为温州创新科技型民营企业金融服务案例,入选国务院推广地方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典型做法项目库。

  试点至今,温州已成功发行技术产权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和银行间市场技术产权资产支持票据两类、累计3单技术产权证券化产品,帮助48家科技型企业获得融资5.9亿元,企业综合融资成本不到4%。目前,温州已成功申报了10亿元的专项ABS储架和10亿元的专项ABN储架,将常态化发行相应产品。

  服务提质

  破解融资难题,完善企业全周期融资服务

  服务实体经济,金融业责无旁贷。对于企业来说,过去,金融机构往往不能雪中送炭,只能锦上添花;现在,全生命周期融资服务体系逐步完善成熟。

  万事开头难。当一家企业刚刚起步,金融机构怎么“敢”给予融资支持?温州率先推行企业首贷制度,并在政策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包括设立风险补偿基金,对银行机构和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合作的首贷业务损失予以风险补偿,对首贷工作突出的银行给予财政奖励,同时对首贷工作给予再贷款再贴现倾斜支持。

  我市还出台了《温州市创业担保贷款实施办法(试行)》,积极引进创业投资、天使投资,设立科创基金子基金,鼓励开展“种子期”投资。

  而聚焦企业“上升期”,尤其是小微企业,金融机构助力“加速”,成效亦十分明显。在民营企业融资环节,大力实施“融资畅通工程”,试点“小微融通”金融服务模式,全面推行“无抵押贷款”试点,截至2022年6月末,小微企业贷款余额7406亿元,占全部贷款余额的42.27%;全市企业“无抵押贷款”4826.28亿元,占全部企业贷款的54.58%,比试点开展前(2019年末)提高5.54个百分点。

  疫情影响下,许多小微企业遭受重创。对此,去年以来,温州先后出台了多个助企纾困政策,其中包括十二条金融政策助力企业稳增长等,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现金流暂时出现问题的企业,合理协商还款安排,不盲目抽贷、压贷、断贷。对生产经营正常的企业,积极通过“双保贷”、无还本续贷等予以后续资金支持,确保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到期后有序过渡。同时,加大推进“双保”融资力度,真正做到与企业共克时艰。

  当企业进一步做大,聚焦企业“质变期”,我市大力实施的“凤凰行动”计划和“百企上市”三年行动,鼓励企业通过上市做大做强。目前,我市已构建了“政府推动+中介支持”新模式,出台风险共担政策,成立上市促进会,坚持“境内+境外”上市两条腿走路,引导优秀科技型、创新型企业积极对接科创板,为企业上市提供全周期服务。

  除此之外,金改以来,我市还积极协调企业和各类平台通过上市首发、定向增发,以及各类债券工具,实现新增直接融资超3000亿元。

  温州金融业在保持稳健运行的同时,在制度、机制层面的突破与创新,无疑为温州经济企稳回升输送了动力,正有效助推温州实现转型升级、精彩蝶变。

  来源:温州都市报

  原标题:助力经济稳进提质 温州金融业交出高分报表

  记者:杨晓宴

  通讯员:金易笔

  本版图片由市金融办提供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财经频道 编辑:温正祥责任编辑:董晶亮监制:张佳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