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云信”模式来了 供应链金融实现数字化飞跃

“云信”模式来了 供应链金融实现数字化飞跃

温州网 2021-11-03 17:10:25
供应链金融是银行业在最近几年的一个关注重点。供应链金融作为一种有效解决中小企业、核心企业、资金机构等多方痛点资金融通模式,特别是促进金融脱虚向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一种重要途径和方式,已上升至国家战略。 过去,商业银行在供应链金融上主要依靠核心企业,通过核心企业提供的交易信息,为供应链中上下游企业,主要是中小企业,提供供应链金融。其模式看重的是对核心企业上下游进行“信用迁移”和“信用挖掘”。但这一过程中,面临信息不对称、确权困难、核心企业信用无法有效跨级传递等问题。 以供应链金融中较为普遍的的保理服务为例。当下,商业保理面临一些难题,包括大型核心企业确权意愿不强,部分核心企业顾虑给上下游企业应收账款确权会加大到期付款约束,增加工作量,同时还可能增加商业信息泄露的风险,所以其更愿意参与其自身或者关联性平台主导的供应链金融模式。另外,目前很多商业保理基本上只能解决核心企业中的一级供应商融资,无法有效实现二级三级乃至更多级的信用穿透,而供应链条的更末端,恰恰是亟需解决融资问题的企业。 面对产业链一众中小企业无法被有效穿透的融资难题,更具资金成本以及综合金融服务优势的银行业,也正尝试整合核心企业、供应链平台企业等诸家之长,对传统供应链的资金和信用流转进行优化,探索一条更能切实服务中小企业的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 近年来,中信银行联手供应链金融头部机构—中企云链的合作便属于这一类代表。其模式最大的创新之处在于整合以大型国企为首的核心企业的闲置授信额度,利用其产业链中的交易承诺等信用资产,转换为数字化信用确权凭证并让其流通转换起来,极大程度上解决了传统供应链金融业务中核心企业确权难、三角债等问题。 解决核心企业确权难 让“供应链”成为“信任链” “三角债”对中小企业屡见不鲜。往往是供应链上核心企业拖欠一级供应商的货款,一级供应商拖欠二级供应商的货款,层层拖欠,故而造成了产业链上中小微企业背负沉重的资金压力,不得不四处寻求融资。同时,这些企业往往既有对上游企业应付账款,也有对下游企业的应收账款,相互之间的债券、债务无法抵消,造成三角债。 近年来诸多商业银行和供应链平台在尝试以聚合或者技术创新来解决这一问题。其中就包括上述中信银行与中企云链平台合作的供应链金融创新业务——基于“云信”的信e链产品。按照设计,云信是针对供应链所有关联企业,可通用的电子债权凭证。通过核心企业确权作为信用背书,链上企业互认,可以实现在供应链中多级流转和信用穿透。 云信模式的创新在于将产业链的信任资产利用起来,并将其转化为易于流转和拆分的数字化信用确权凭证。通过“云信”进行强确权——这是一种具有法律效力的承诺书,核心企业从一开始就承诺会在约定时间付款,极大程度上解决了传统供应链金融业务中核心企业确权难问题。 从应用特征来看,云信结合了银票的高信用、商票的支付免费、现金随意拆分等多种优势,成为产业链上全新的经济往来债务清理工具。这样,过去因原诉主体不同而无法冲销的债权债务,则可统一置换为核心企业的债权债务,反映到供应链上的中小微企业资产负债表中,即是资产端的应收账款和负债端的应付账款相互冲销,可大大提高供应链上下游债务清理效率并缓解融资需求。 在具体云信流转中,体现出可多级流转的重要性。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某大型央企一级子公司A企业,其向上游一级供应商采购并使用“云信”确权5000万,期限6个月。该“云信”通过多级流转+拆分,最终拆分245次,流转至5级供应商,100余家供应商参与其中。这些供应商大多数为小微企业,但均可以获得银行保理融资。对比之下,传统保理只服务一级供应商的1+1模式,而依托“云信”做信e链更灵活,更能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 另外,传统供应链金融的一大痛点就是核心企业确权动力不足。云信的引入,有利于构建核心企业专属的信用流转体系,降低财务费用,基于云信流转的特性可不断积累供应链产业链大数据,增强核心企业对其供应链的掌控力度,打造良性生态。缓解核心企业的痛点,打通供应链金融的“堵点”,才可塑造更可持续的供应链金融生态。 场景+数据+科技+金融生态聚合 实现供应链金融数字化飞跃 随着近年来发展迅速的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对银行业的重塑,以科技赋能创新,发展数字供应链金融维系中小企业客户,挖掘新业务增长点,亦成为行业共识。 在“云信”应用到中信银行信e链的产品中,可以看到以上诸多趋势的融合:一是平台整合,二是数字化和科技赋能。中信银行将对公客户管理系统(CRM系统)、对公线上融资平台(COFP系统)与云链平台系统对接,打通信息壁垒实现整增信。依托云链平台的上游供应商可直接申请保理融资,中信银行供应链系统基于工商大数据可自动创建客户信息,线上推送保理申请并发送后续授信业务管理系统,真正实现了全流程线上自动化操作,放款时间从原先的2-3天指数级缩减为2-3小时,有效满足急需的融资需求。 这也是银行业近年来对公服务转型的重要方向——无感化:把简易体验留给企业,让客户在无感的情况下完成一笔笔真实的融资交易;把复杂和风控留在背后,借助科技和合作方生态的合力,将对公合作触点伸入供应链上更多的企业以及其企业内部的更深处。 据不完全统计,仅中信银行与中企云链打造的信e链上线以来,已在全国31家分行落地信e链业务,为超过200家核心企业6000余家供应商累计开展信e链融资超过200亿元,真正践行了普惠金融服务的要义。 从银行自身来说,银行对企业贷款授信的节点众多,从场景获客、数据服务、反欺诈到核心风控模型、贷后管理等,在高度互联网化和生态化的今天,单纯依靠银行自己完成全部链条的操作既十分困难也缺乏性价比。尤其是与供应链金融相关的多是短、小、急、频等为融资特点的中小企业。在中信银行与中企云链的合作中,我们看到了一种可普及的模式,即当以生态聚合和技术手段解决了供应链金融自身存在信息不对称、信用无法有效传递、票据不能拆分支付等问题,这样的产业金融场景还有很多可复制的。 终极之路:让供应链金融 成为推动产融结合的强动能 近年来,政策层面高度重视实体经济发展,大力提倡金融机构要脱虚向实,力求在控制风险的情况下,引金融活水助产业发展,多项并举地切实服务中小企业发展,帮助解决企业三角债、融资等问题。 供应链金融与产业金融天然关联:一方面其承接了金融创新服务实体经济的趋势,另一方面,以不同场景和不同产业链为抓手,增加了对中小微企业更多金融资源的输送,加速整个产业的协同发展。可以说,在新经济环境下,供应链金融是推动产融结合的最强动能之一,也是银行业转型发展努力开拓的新领域。 依托中信集团独特的“金融+实业”的协同优势,以及多年来中信银行对公金融业务更好成就伙伴的能力,中信银行在中企云链的合作就是一个很好的实践例证。 回望这一合作乃至整合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创新,其核心是解决商业世界中的信任问题。在大众消费市场,信任是连接消费者和商品的关键;在企业之间,信任体现为信用的传达和认证。银行作为现代经济运转的中心,如何帮助解决信用传递的效率,组织资源优化,就是其最大的价值之一。 具体到这一合作中,中信银行依靠平台整合和技术赋能等举措,极大地深化了传统供应链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以核心企业确权为突破,服务层层穿透中小企业,帮助那些真正亟需资金的企业,实现了资源的有效配置。一方面,这是其供应链金融以客户为导向的趋势性创新成果,也中信银行对公金融一直践行“成就伙伴”理念的核心收获。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财经频道 编辑:李荣责任编辑:董晶亮监制:张佳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