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房产|汽车|教育|健康|育儿|旅游|爱龄|新闻|温州|原创|E评|财经|图片|专题|辟谣|政务|乐善|视频
新闻、广告合作热线:0577-88857761
推荐阅读
点击排行
您当前的位置 : 温州财经网 > 全球眼 >正文
“猪周期”怪圈会否再次来临 去年赚钱明年产能集中释放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17-04-11 09:20:00 字体:

  2016年被称为“二十年难遇”的金猪年。在猪价高企的带动下,生猪养殖企业在营业收入以及净利润方面均实现爆发式增长。在此背景下,上市公司大力扩张生猪产能,仅2016年上马的项目每年将贡献超过2700万头的出栏生猪。2018年,新上产能将集中释放,生猪价格或在明年迎来低点。业内人士表示,随着养殖规模越来越大,抗风险能力得到增强,行业运行将比以前散户为主的格局更加理性,市场波动幅度也不会那么剧烈。

  生猪养殖“盆满钵满”

  生猪养殖企业近日陆续发布2016年年报,用赚得“盆满钵满”来形容去年养猪企业盈利情况一点也不为过。

  2016年,温氏股份营业收入为593.6亿元,同比增长23%;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117.9亿元,同比增长90%。2016年公司商品猪出栏量1713万头,全年累计销售商品猪1712.73万头,同比增长11.57%;销售均价约为18.4元/公斤,同比上涨20.26%。按12元/公斤的成本测算,每头猪均盈利约为700元-730元。生猪养殖利润贡献达120亿元。

  饲料龙头企业大北农通过生猪养殖同样获利颇丰。年报显示,大北农全年共出栏生猪40万头,生猪收入为6.67亿元,同比增长137.60%。销售收入增长较快主要由于公司加快产业链下游养猪业的布局,通过收购、自养、扩建等方式增加生猪存栏量。

  市场持续向好对雏鹰农牧的业绩提升明显。业绩快报显示,2016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0亿元,同比增长66.17%;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9.07亿元,同比增长311.63%。

  此外,牧原股份2016年实现营业收入56亿元,同比增长86.65%;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3.21亿元,同比增长289.68%。公司生猪销量达311.39万头,较2015年增长62.26%;商品猪全年销售均价较2015年上涨17.97%。

  中泰证券指出,通常猪粮比(生猪价格/玉米价格)在6.0以上可以盈利。2016年因玉米价格处在历史低位,猪粮比一度达到9.0以上。而玉米面临去库存的压力较大,供需格局宽松。中泰证券预计,未来两年玉米整体价格将维持低位运行。对于饲料主料之一的豆粕,2017年国际市场大豆供应充足,整体上饲料成本上行压力较小,今年养殖利润主要取决于猪价变化。

  中国畜牧业协会会长李希荣指出,再过两个月,本轮“猪周期”猪价已高位运行整两年。从目前形势看,预计今年生猪价格将在每斤7元上下波动,今年养殖户仍然能实现盈利,但盈利水平不如去年。

  搜猪网首席分析师冯永辉分析认为,本轮“猪周期”高峰期已过,2017年猪价将转入周期下跌期的中段。生猪供应总体增加,价格震荡范围在15元-17元/公斤,最低可能跌破14元/公斤;虽然是下跌期,但仍可以盈利,只是盈利比2016年有所下降。2016年全年,每头猪平均盈利约在800元,2017年可能降至400元左右。

  2017年3月,温氏股份的商品肉猪销售呈现量增价跌的情况。公司表示,商品肉猪销量同比上升,主要在于公司业务规模扩大,商品肉猪出栏量增长;销售均价同比下降,主要是受生猪市场行情变化的影响。温氏股份预计,2017年1-3月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4亿元至16亿元,同比变动-54.72%至-48.25%。其中的重要原因就是生猪销售价格同比有所回落,商品肉猪盈利水平同比下降。

  企业大力扩张产能

  在以往的周期中,生猪价格连续上涨半年,母猪和生猪存栏就会上涨。随后养殖户纷纷补栏、扩栏,造成新一轮猪价下跌。但本轮“猪周期”补栏结构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特点,大型养殖集团补栏扩张积极,中型养殖户补栏缓慢,小型和散养户因环保压力逐渐退出。截至2016年底,国内生猪存栏头数已连续4年下降。截至2016年底,生猪存栏头数降至2008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近期发布的《2016年农牧业上市公司投资活动回顾》显示,2016年,农牧业上市公司养猪类项目投资合计414.43亿元,153个养猪项目覆盖了国内22个省份及海外的越南市场,与2015年38个养猪项目以及2014年22个养猪项目相比,增长幅度巨大。根据部分公布的产能信息汇总,这些项目完全投产后,每年将贡献超过2700万头的出栏生猪。

  以牧原股份为例,公司仅在2016年就进行了五轮扩张。2016年4月,牧原股份公告称,使用自有资金2000万元在陕西省大荔县等三地设立三家全资子公司;6月,出资2000万元在河北广宗县、内蒙古奈曼旗等地市建设五家全资子公司;7月,拟出资2000万元在河北省馆陶县等地设立四家子公司;8月,拟分别出资2000万元在湖北省老河口市等地设立六家子公司;11月,拟分别出资500万元在陕西省白水县等地设立五家全资子公司。同时,牧原股份还对旗下多家子公司进行增资,涉及资金数额巨大。

  与此同时,国内其他生猪养殖龙头也纷纷扩大养殖规模。温氏股份积极保持养猪业龙头地位。公司表示,每年生猪出栏量将保持约15%的增长,2018年增量略多,2019年计划生猪出栏3000万头;新希望六和2016年2月发布公告称,拟投资88亿元,通过3到5年时间,以“公司+家庭农场”等方式发展1000万头生猪。此外,雏鹰农牧、正邦等公司均有扩张动作。

  2017年,产能扩张仍在继续。据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3月,上市公司明确提出的即将或在建的养猪项目已超过900万头。事实上,大型养殖企业的养猪业务扩张一直都在进行,在猪价回暖后更是加大力度扩栏、建新场。

  生猪养殖项目数量、投资额及产能骤增,且这些投资多发生在这一轮猪价开始上涨之后。新希望六和股份研究员王晓悦、白旭波分析指出,从农牧企业自身长期经营的角度看,随着限制性环保政策持续加码、养猪群体老化、规模化程度快速提升、养猪资源稀缺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在这个时点布局养猪业务节奏上慢一步,可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全面陷入被动。2016年这些养猪投资的顺利实施与建设,或将是决定未来企业养猪格局的关键一年。

  冯永辉指出,上市公司产能扩张主要不是看“猪周期”,而是看行业的转型期。生猪养殖从散养向规模化转型过程中,散户退出越来越多,留下巨大的市场空间。上市公司瞄准行业转型带来的机会,扩张产能将是长期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从投资企业类型看,2016年以来养猪投资的主导者不是原本的养殖企业,而是由饲料企业主导。2015年,饲料企业与养殖企业各自贡献的投资额占比分别是35%和50%;到了2016年,饲料企业与养殖企业各自贡献的投资额占比变成了83%和16%。从单个企业层面看也是如此,在养猪类投资额排名前五位的企业中,四家为饲料企业,包括大北农、新希望、天邦股份、金新农,只有一家以养殖为主的企业牧原股份。2016年饲料企业的养猪投资额增长2200倍以上。

  白旭波向中国证券报记者分析指出,饲料企业在2016年大力布局养猪是外部时机的推动,同时也是饲料企业寻求饲料价值最大化、与下游互补性资产主动结合的产物。同时,企业通过扩张争夺行业地位。在扩张产能方面,养殖类企业并不甘落后,主要因为前面几年投资比较多,2016年出现弱于饲料企业的风头。

  冯永辉认为,饲料企业向生猪养殖延伸,主要出于两个方面原因。首先是降低整个产业链的风险。由于生猪养殖的周期性特征,亏损期养殖户的资金通常较紧,一旦养殖场的资金链出现风险,就会把这种风险转嫁给饲料企业;发展养殖就意味着在养殖户亏损的过程中,饲料企业可以把卖不出去的饲料喂自己的猪,维持企业的开工率,对冲上下游风险。其次,整个猪产业链利润最高、机会来临波动最大的是生猪养殖,而饲料的行情相对稳定,饲料企业往下游延伸,可以直接受益猪周期而获利丰厚,在高峰期养殖获利甚至可以高过主业饲料业务。市场波动幅度将下降

  随着资本的涌入,业内普遍预测,“猪周期”红利正逐渐远去,2016年疯狂的猪价走势,2017年或无法复制。同时,2016年养殖企业积极扩张的产能,可能在2018年得到释放。

  如果2018年产能集中释放,届时猪价会否出现大幅下跌。白旭波分析指出,从2016年全年以及2017年第一季度的情况看,上市公司生猪销量多保持大幅增长,显示出上市公司新上产能逐步释放。2016年多家上市公司公布的新建养猪项目,其投资建设周期约为两年。因此,2018年之后将迎来产能集中释放。2018年生猪价格相对处于低位将是大概率事件。

  冯永辉向中国证券报记者指出,“猪周期”包括两个价格拐点,上涨和下跌之间的相互转化。从本轮周期看,上涨转为下跌的价格拐点出现在2016年6月份。猪价下跌是一个持续过程,随着盈利逐渐收窄,早晚会跌破成本价进入亏损期。盈利和亏损的分界线最早或出现于2018年下半年。

  白旭波同时指出,价格低点或周期下行阶段以往的周期特征出现较大差异。首先,生猪养殖行业的参与者规模越来越大,养殖效率越来越高,行业运行较以前散户为主的养殖格局更加理性,抗风险能力也会增强。因此,猪价可能下降,但价格波动幅度不会那么剧烈。从短期来看,产能释放后叠加猪价低点,将给上市公司经营带来一定压力;长期来看,大型企业注重长期回报,同时市场份额提高,有利于整个行业供需关系的稳定。

  随着资本的涌入,业内普遍预测,“猪周期”红利正逐渐远去,2016年疯狂的猪价走势,2017年或无法复制。同时,2016年养殖企业积极扩张的产能,可能在2018年得到释放。

  如果2018年产能集中释放,届时猪价会否出现大幅下跌。白旭波分析指出,从2016年全年以及2017年第一季度的情况看,上市公司生猪销量多保持大幅增长,显示出上市公司新上产能逐步释放。2016年多家上市公司公布的新建养猪项目,其投资建设周期约为两年。因此,2018年之后将迎来产能集中释放。2018年生猪价格相对处于低位将是大概率事件。

  冯永辉向中国证券报记者指出,“猪周期”包括两个价格拐点,上涨和下跌之间的相互转化。从本轮周期看,上涨转为下跌的价格拐点出现在2016年6月份。猪价下跌是一个持续过程,随着盈利逐渐收窄,早晚会跌破成本价进入亏损期。盈利和亏损的分界线最早或出现于2018年下半年。

  白旭波同时指出,价格低点或周期下行阶段以往的周期特征出现较大差异。首先,生猪养殖行业的参与者规模越来越大,养殖效率越来越高,行业运行较以前散户为主的养殖格局更加理性,抗风险能力也会增强。因此,猪价可能下降,但价格波动幅度不会那么剧烈。从短期来看,产能释放后叠加猪价低点,将给上市公司经营带来一定压力;长期来看,大型企业注重长期回报,同时市场份额提高,有利于整个行业供需关系的稳定。

  随着2017年底前关闭或搬迁禁养区畜禽养殖场最后期限的临近,各地清退猪场的力度不断增大,南方水网禁养地区面临生猪产能的削减。同时,大型企业纷纷公布未来养殖计划,“南猪北养”的趋势明朗,东北等地承接的产业转移或将弥补禁养拆迁、散户退出的市场缺口。

  环保压力加大

  3月31日,农业部发布《重点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示范工程建设规划(2016-2020年)》,划定洞庭湖、鄱阳湖、太湖、海河流域、松花江、淮河、三峡库区、巢湖、洱海为重点治理区域。这是继2016年11月《“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中提出在2017年底前关闭或搬迁禁养区畜禽养殖场(小区)之后的又一政策加码举措。

  在环保风暴下,猪场拆迁对供给端的影响较大。招商证券指出,2016年因环保整治而削减的生猪存栏为3600万头,2017年是禁养区关闭或搬迁的最后期限,各地政府将加大治污、拆猪场力度,清退范围也将扩大,将继续影响生猪供给。

  除了拆猪场直接削减存栏量外,环保带来的成本上涨也抬高了生猪养殖门槛。新希望六和董事长刘畅表示,公司新建养猪场项目的环保投入占整个项目投入的12%-15%,包括污水处理设施、有机肥加工、病死猪处理和管网建设等。体现到养猪成本上,环保工程硬件投入和运行费用约占到一头断奶猪完全成本的16%左右。

  业内人士指出,在环保政策持续推进下,生猪养殖产业准入门槛和养殖方式的要求越来越高,仅饲养成本提高就将极大增加散户养殖的负担,环保政策加码将加速不合格散户的退出。招商证券认为,随着环保排查的逐渐深入,高污染、低效率的中小散户被清退的同时,规模化、标准化的养殖龙头则加速扩张,行业集中度将提升。

  养猪区域转移

  在加大环保治理的背景下,生猪主产区,特别是南方水网地区面临生猪产能调减的巨大压力。为此,不少大型农牧企业选择到生猪养殖适宜区投资布局新的养猪项目。从区域分布看,养猪北上态势明显。根据《2016年农牧业上市公司投资活动回顾》,在按投资额占比排名的前十的省(区、市)中,南北各有5个,但北方的内蒙古、河南、黑龙江、山东、河北的投资额占比合计达到59%,南方的安徽、湖南、广西、湖北、四川等的投资额占比合计只有27%。

  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员王晓悦、白旭波分析指出,这种区域转移的趋势与规划的四类分区划分基本一致。

  根据《全国生猪生产发展规划(2016-2020年)》,全国划分为重点发展区、约束发展区、潜力增长区和适度发展区四个区域。重点发展区包括河北、山东、河南、重庆、广西、四川、海南7省(区、市);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云南、贵州为潜力增长区;北京、天津、上海等大城市以及江苏、浙江、福建、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广东等南方水网地区作为约束发展区域。

  在生猪养殖方面,此次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稳定生猪生产,引导产能向环境容量大的地区和玉米主产区转移。方正证券指出,从目前的情况看,东北地区的养殖优势不断扩大。东北具备一定的资源优势,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取消后,玉米各地区的价差逐步趋于合理,东北地区玉米价格较低,由原来的“资源劣势+物流劣势”转变为“资源优势+物流劣势”,产业转移的动力逐步增强。东北振兴和南方加大环保的大背景下,“南猪北养”趋势明显。大型企业纷纷公布未来养殖计划,在东北以及内蒙古建场,产业转移将弥补禁养拆迁、散户退出的市场缺口。

  相关公司:

  牧原股份一季度净利大幅预增

  牧原股份预计,今年一季度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6.5亿至7亿元,同比增长77%至90%;出栏量125万头左右,同比增长157%。其中,仔猪出栏量约31万头,肥猪出栏量约94万头,每头均盈利在540元左右。一季度均价17.21元/公斤。受益于出栏量的快速增长,牧原股份一季度业绩表现亮眼。

  兴业证券指出,牧原股份去年母猪存栏量只有16万头,今年有望达到36万头。考虑到产能的释放节奏,全年出栏量大概率超过500万头。目前能繁母猪存栏处于低位,行业供需偏紧,预计今年生猪价格相较于去年小幅下降,全年均价16.5/公斤左右。照此测算,牧原股份2017年净利润有望达到25亿元。

  资本运作方面,根据增发预案,股份增发数量不超过1.25亿股,牧原集团认购不少于0.84亿股,员工计划持股不超过0.41亿股。

  唐人神“1+25”轻资产模式扩产能

  唐人神预计,一季度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4999万元至5714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0%-140%。生猪行情价格相对高位运行,公司生猪出栏量预计大幅增加,养殖盈利能力进一步增强。

  招商证券指出,与其他养殖公司相比,唐人神的全产业链布局小而美,找准方向扩大养殖规模和布局消费终端,实现各环节规模匹配,提升抗风险能力和盈利能力。在种猪育种环节,通过技术改进提升PSY(每头母猪每年所能提供的断奶仔猪头数),降低养殖成本,用育肥养殖放大规模,与饲料产能形成匹配。

  在生猪养殖环节,唐人神通过设立产业基金投资并购、推行“1+25”养殖模式,大力补强生猪产能。通过并购重组和轻资产的“公司+家庭农场”养殖模式,计划在2016年-2025年累计投资90亿元,未来10年内扩产到600万头生猪出栏规模。招商证券指出,“1+25”(即1个母猪场加25个家庭农场)的模式结合猪场融资租赁,可实现轻资产扩张。这种模式受土地、资金、环保的制约较小,具有较强的扩张力。

  此外,目前公司饲料、屠宰的产能利用率都在30%-40%左右,加强养殖可以拉动上游饲料的销量,并为下游肉制品提供可三维溯源的猪肉,承上启下地贯穿产业链。

  大北农大力推进“猪联网”业务

  大北农2016年实现营业收入168.41亿元,同比增长4.61%;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8.83亿元,同比增长25.11%。2016年,公司生猪销售业务收入占比为3.98%,全年共出栏生猪40万头,收入为6.67亿元,同比增长137.60%,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中信建投指出,2016年大北农的“猪联网”业务主要围绕猪产业链,共服务120万头基础母猪、实现280亿元交易流水,线下渠道共建设12家生猪区域市场、24家运营中心。截至2016年末,公司猪联网管理的商品猪头数达到2000万头。

  2016年末,公司控股子公司母猪存栏2.63万头,商品猪存栏20.27万头。未来公司将加快产业链下游养猪业的布局,通过收购、自养、扩建等方式增加生猪存栏量。公司的生猪养殖业务将以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为主,预计2020年底基础母猪存栏量达到约50万头。生猪养殖业务将成为公司未来重要的业务版图。

分享到:
我要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温州网立场。

广告刊例|网站简介|服务条款|版权声明|网站地图|诚聘英才|联系方法|温网律师温州财经网版权所有 66w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