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房产|汽车|教育|健康|育儿|旅游|爱龄|新闻|温州|原创|E评|财经|图片|专题|辟谣|政务|乐善|视频
新闻、广告合作热线:0577-88857761
推荐阅读
点击排行
您当前的位置 : 温州财经网 > 即时新闻 >正文
2016年电影行业年终盘点:“井喷”后的急刹车!未必是坏事
来源:中国网 发布时间:2017-01-20 15:41:40 字体:

  在经过几年的“野蛮增长”后,2016年的中国内地电影市场终于回归正常,而这场由投机资本过热所产生的“泡沫”也终于在一定程度被“戳破”,重归理性。回顾2016年的中国电影市场,尽管有年初贺岁档“爆款”《美人鱼》以近34亿票房打破内地影史票房纪录,但令片商们始料未及的则是,春季档之后内地电影市场马上便陷入了焦灼状态,“票房凛冬”成了2016年华语电影市场的关键词。

  尤其在3月份经历了《叶问3》刷票房风波之后,自4月份以来,电影市场一度陷入低迷。从全国影院票房数据来看,超过半数的月份票房数据都是负增长。以大地影院票房数据为例,在经历了前三月高达70.0%,90.2%,24.5%的高增幅后,4到12月的票房增幅数据急转直下,除了7、8月暑期出现了一个小幅回暖外,其余月份票房增长都不甚如人意。

   从“井喷”到“换挡”

  具体而言,五一档期间,尽管《不二情书》延续了《北京遇上西雅图》的口碑,但票房仅仅破了5亿;更令人大跌眼镜的是,依靠姚晨等明星支撑的《梦想合伙人》票房尚不能过亿;而有黄晓明担当的大制作《大唐玄奘》只冲击到五千万,可以说国产片在贺岁档之后再也没有出现惊喜。

  紧随其后的暑期档数据同样差强人意,与2015年暑期档相比更是大步伐的倒退,以这两年的暑期档票房冠军为例,2015年暑期档票房冠军是《捉妖记》,最终票房为24.4亿,而2016年的暑期票房冠军《盗墓笔记》,却仅仅取得10亿出头的票房,降幅高达58%,值得注意的是,这两部片子的主演均为演技派小鲜肉井柏然。

  而在圣诞、元旦期间上映的,投资成本高达10亿人民币的巨制电影《长城》最终只收得11.1亿票房。按照业内三倍收回成本的定律来看,《长城》恐怕得让投资人亏得“底掉”。这也使得张艺谋与《长城》背后资本的野心遭受重创。

  不可否认,票房是中国电影市场的GDP。对于相对更加特殊的内地电影市场来说,票房更是硬指标,也是切切实实的利益。从大的趋势来看,中国电影市场在2016年以前的确处在一个票房狂奔的时代,对于每年至少以25%增幅高速飞奔的中国电影市场,早有人预言:2016年票房将会打破600亿。然而冰冷的现实却给中国电影人浇了一盆冷水,以当下中国电影平均每天都在飞速增加的银幕数来计算,457亿的全年票房背后是票房增长的逆势。

  相背离的现象是,一方面,大地影院集团在积极跑马圈地,新增影院数与新增银幕数齐飞;另一方面,硬件的高投入却并没有带来票房的增长。之所以有这种情况的发生,大地影院集团总经理于欣将其总结为三点原因,其一是票补的减少;其二是高质量影片依旧匮乏;其三是观众审美疲劳与观影水平的迅速提升。

  在于欣看来,2015年随着资本的加速涌入,票补力度加大,观众观影次数急剧提升,这也伴随着欣赏水平的大幅提升,在2016年国产电影水平没有大幅提升的前提下,票房增长自然动力不足。

  受到整体市场“遇冷”的影响,进口片在今年也同样不温不火,许多备受期待的大作在引进之后并未取得大的反响,尽管迪士尼的《疯狂动物城》凭着不俗口碑创下国内引进片动画电影的记录,但在真人电影方面,明显比往年显得冷清,许多之前被媒体追捧热议的电影,诸如《蝙蝠侠大战超人:正义黎明》、《星球大战7》、《X战警:天启》等在国内的反响也远不如预期。

  单片方面,今年没再出现《速度与激情7》这种20亿+的绝世高手,迪士尼的《疯狂动物城》和《美国队长3》,传奇的《魔兽》成为仅有的3部票房过10亿的进口电影。

  业内人士看来,电影票价格长期过低会扰乱市场秩序,不利于维持市场的健康发展。随着“票补”退潮,当电影票价趋于正常之后,习惯于买低价票的影迷们,对看电影越来越多呈张望的态度,也客观上造成上座人次的降低。

   IP、粉丝电影遇“拐点”

  此外,随着电影票房泡沫在2016年被无情的戳破,“粉丝电影”和“IP电影”也成为了“退潮后方知谁在裸泳”的典型代表。

  事实上,从前年开始,国内电影圈便开始兴起了一阵IP热,加上资本圈大佬的推波助澜和以BAT为首的互联网行业进军电影圈的煽风点火。一时之间,IP改编电影项目成为了大佬们押宝的筹码,仿佛谁手里没有几个大IP,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做电影的。

  而这种舍本逐末的盲目跟风在今年被当头一棒,被视为制胜法宝的IP电影在2016年的暑期档集体“哑火”。整个电影市场的疲软加上改编后口碑平平,让那些以圈钱为目的的拿着IP做噱头改编的出品方总算受到了不小的教训。

  同样,粉丝电影也难逃厄运,从暑期档上映的两部由“吴亦凡”承包作品《致青春2》、《夏有乔木雅望天堂》来看,简直成为青春片市场“不堪一击”的代表作,保底4亿的《夏有乔木》最终仅收获1.5亿票房。尽管《致青春2》成绩稍微有起色,以3.2亿的票房收官。但因豆瓣评分仅为4分,让国人对青春片彻底失去信心。

  此外,像《我最好朋友的婚礼》、《那件疯狂的小事叫爱情》这样只会“卖颜值”,毫无新意的影片。票房口碑双落没的它们,只能在粉丝经济的道路上“一去不复返”。

  投资人惊呼,原来曾经屡试不爽的“小鲜肉”、“IP”等王牌并非万能药方。在于欣看来,这股“粉丝经济投资潮”,也终将伴随市场的冷静而退却。

  从经济学角度来说,这批小鲜肉的演技提升的速度明显慢于颜值下降的速度,纵观目前的电影市场,基于强大的人气与影响力,小鲜肉、小花成了青春片的标配,演技不够颜值来凑,拙劣、生硬的表演一次次将观众耐心消耗殆尽。

  大地影院集团总经理于欣坦言, 2016年已经向我们证明,“粉丝电影”已经撑不住了。拉个小鲜肉和网红攒个电影这种投资模式已然难以为继。而且2016年和2015年相比,鲜肉没有很大变化,他们的热度在2015年已经消耗了,不能一直消耗下去。

  对于有观点认为,2016年是粉丝经济分水岭,于欣坦言,“至少以后大家的投资会更理性,堆砌一些元素达到一定的票房已经无以为继,未来主要还是靠制作。国外拍一部电影需要好几年的时间,但是目前国内有些电影还是缺乏这种精神,未来会逐渐有一个平衡。光有IP不够,每个环节都要精雕细琢才可以。”

  而随着《封神传奇》(2.84亿)、《爵迹》(3.5亿)等电影的惨败(都是相对于电影本身投资和制作成本来讲),似乎在证明一个道理:一切以圈钱为目的的IP改编电影都是纸老虎,终将陷入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之中。

   行业不景气倒逼整合潮提前

  与2016年电影市场有点“麻木”有点“冷”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同期关于影院的并购整合行为却在逐渐增多。 2016年以来,各路资本纷纷涌入院线产业并大肆扩张。万达、阿里等院线巨头和资本玩家都在强势整合院线资源。其中,万达院线计划在未来6年新增150家IMAX影院,该公司还将在旗下购物中心和娱乐主题公园内开设新影院。

  2016年5月,阿里影业则通过旗下子公司认购了大地影院集团10亿元可转债。根据认购协议,在约定期限内,阿里影业可将债券本金转为对大地影院的股权投资;同年8月,阿里影业又以总价1亿元收购杭州星际80%的股权。而杭州星际主要从事杭州星际影城经营与管理、电影放映及其他相关业务。阿里影业副总裁杨磊磊在一份书面回应中表示,公司将继续投资现有影院和修建新影院。

  同年的9月13日,完美世界发表公告,计划以13.5亿元收购中型院线今典集团。完美世界将收购今典旗下的217家影院视为打造大型院线的第一步。对此,完美世界CEO萧泓表示,在影院领域,合并已不可避免。

  在业内人士看来,近期国产电影票房市场上的降温趋势也可能为影院整合提供一定的动力,一些小型影院或因市场逐步成熟和利润率下降而产生出售自身的想法。

  影院行业并购整合的加剧也不禁引发行业内外对于电影市场发展趋势的另一种猜想——影院市场是否正在迎来一轮并购整合热潮?

  “事实上影院行业的收购并购潮比我个人预想的要早。”在大地影院集团总经理于欣看来,这可能得益于2016年整体市场表现不好。小影投公司信心开始动摇,大的影投公司加速并购整合。

  “2016年行业的不景气加速了行业的并购整合,从长远来说是好事,毕竟大的影投公司管理上相对比较规范,效率较高;从国家层面来讲,也比较利于管控。”于欣认为,中国的影院行业从市场份额来看明显呈现出极其分散的形态,像美国那种集中度,我们还差的很远。2016年进入影院行业的主体和以前有很大区别,“以前是零散的个体的投资人,2016年是大的投资人、集团公司,如苏宁、太和地产等开始转型进入影院市场,反观小的投资人机会越来越少。总体而言,2016年新进入者的结构出现了明显变化。

  “在这轮并购潮过后,也意味着各家影投公司拼管理能力的时候到了,因为要产生1+1>2的效应才能去整合。”于欣认为,对于影院管理而言,100家影院是分水岭,如果在100家的时候没有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的话会非常吃力,后面的规模效应就会越来越减弱。大地在100家的时候,就在一直调整,目标以1000家经营为基准。如果出现因并购一时间新增四五十家影院,对大地来讲管理上能及时跟进,这也是我们十年来所做的内功。

  光大证券首席传媒分析师王铮分析认为,当前的种种现象都在向业界传递出同一个信息:通过快速扩张银幕数来拉动票房的时代已经逐步过去,影院的经营管理必须要提升到新的高度。尤其是当市场经过持续几年的泡沫之后,小的院线没有竞争优势、没有品牌优势,最终的命运就是被并购重组。

  可以肯定的是,影院合并将为行业发展提供良机。合并将为行业整体带来大型品牌体系和规范的管理,这是影院行业未来发展的基础。合并还有助于服务的标准化,并避免低层次竞争,是该行业跃升到下一阶段的必要条件。

   影院巨头纷纷发力非票业务

  尽管票房收入陷入停滞,但从2016年各家影院的财务数据来看,非票收入占比逐渐增多,根据万达院线披露的数据显示,2016年的非票房收入为38亿元,占营业收入34%,同比增长101%。

  在业内人士看来,差异化经营、提升观影体验、改造放映技术是影院这一阶段发展的关键词。而下一阶段,不少影院将把其发展重点转移到电影+。

  去年以来,大地影院、耀莱影城纷纷开始发力电影+餐饮,其他一些影院也在计划着电影衍生品的开发。大地旗下的茶饮品牌“十步”,在短短三个月内开设近10余家门店, 2017年将以大地影院为依托,重点布局华南、华东等地区,预计开设120家门店。

  于欣表示,大地影院集团在2016年十周年战略发布会上,就提出要深化电影+,在原有+餐饮,+互联网的基础上,2017年要重点+文化,把电影院打造成一个不光是放电影的地方,而是一个泛娱乐文化平台。

  “我们会在电影的基础上,再加入音乐、舞台剧和游戏,这是我们今年重点想打造的目标。”于欣透露,今年,电影+音乐将开始试水,我们的目标是打造泛娱乐文化平台。

  为配合电影+创意文化,大地影院在场地上已经做了一些调整,于欣介绍,我们在2016年新建的影院已经做了一些战略上的部署,2017年新建影院会根据落地情况进行调整。

  对于电影+创意文化在时间段的选择,于欣坦言,最理想的状态是选择电影淡季,或者说旺季档期里上座率比较低的时间尝试做其他元素。

  在她看来,这些电影+的元素都是围绕同一个人群——电影文化族群,彼此之间的重合度是很高的,我们也希望能够给他们提供更多的观赏内容。单靠多卖一些产品,很难产生持续的粘合度,而相对来说文化和情感上的链接会更牢固。于欣表示,“未来,电影+还将有更多元素融入,但每加入一个内容,要扎实了之后,再往下一个目标进行。”

分享到:
我要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温州网立场。

广告刊例|网站简介|服务条款|版权声明|网站地图|诚聘英才|联系方法|温网律师温州财经网版权所有 66w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